论信息化背景下技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创新
2011-12-29梁兴国
成才之路 2011年19期
摘要: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教育者丧失了原有的信息优势。信息化背景下技工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与信息化大背景相结合。本文通过对信息化背景的内涵的理解、传统技工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概括总结、技工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以及如何创新四个方面,对信息化背景下技工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创新进行了细致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爱国主义;理念创新
一、信息化背景的内涵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正在加快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步伐,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面貌。信息化背景下,人们越来越依赖数字化的生存方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虚拟办公室、网上交流、信息查询、网上娱乐、数字化电视、“拇指经济”等,无一不与数字化有关。数字化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为人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 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手段, 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和时效性。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的推进一方面为技工院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而另一方面网络所带来的开放性、多元化同时也为某些不科学的非主流意识和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这就为当前的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若干挑战,这其中尤以网络信息多元化的挑战、网络交互性的挑战、网络发展形式的创新性的挑战为主。
二、传统技工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缺失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民族实际上就是失去了社会进步的情感动力。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技工院校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将掌握未来社会的话语权和大部分生产资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接班人。传统的技工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理论教育法。理念教育法又称灌输教育法,是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帮助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
(2)实践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又称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受教育者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在实践中训练、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3)榜样教育法。榜样教育法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4)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就是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思想工作的方法。
这几种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过巨大的作用,时至今日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但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只是单纯的几种教育手段,满足不了当前的技工院校学生的精神需求。
三、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创新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有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在我们民族精神中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是构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团结全民族的一面旗帜,对技工院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我国技工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道德价值观的灌输,即强调教师通过教育,把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以讲解、说服、示范、榜样等方式,系统地从外部输入技工院校学生心灵之中。由于这一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技工院校学生的认知理解主题选择,容易形成权威主义的他律品德,再加上后来把灌输绝对化,演变成为“填鸭式”的模式,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导致“知善而不行善”的现象广泛存在。
四、如何对信息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理念创新
(1)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强化引导建构式的教育模式。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要建构者,学生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非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向学生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教师只是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或促进作用,所以向学生灌输效果很低。因此,信息化社会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地告诉学生的过程,而是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针对问题进行探索、交流和质疑的过程。倡导引导建构是信息化社会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的方向。
(2)积极开展旨在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网络文化素质的校园文化活动。技工院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有时代精神、优良传统、良好学风、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使技工院校学生形成一种明国耻、知国恨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3)以网络为平台,转变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网络为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能够使单一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丰富鲜活起来,同学们可以通过电子媒体更多地了解历史,了解自己的祖国,能够使抽象化的学习变为具体的情景性教学。在情景性教学中,通过已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行演绎,利用网络虚拟性来创设各种道德情境,让技工院校学生都成为情境中的主角。
参考文献:
[1]杨辉.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与思考[J].北京电
力高等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