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指导课外阅读

2011-12-29李国伟

成才之路 2011年19期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也说过,读书万卷始通神。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读书万卷”呢?当然,这里不仅仅是在追求数量,而是要强调“读书”二字,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提出要求,“今天大家下去看××书”就能达到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简单地这样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他们不仅要阅读理解,而且要思考创造。
  一、扩大阅读视野,让学生爱上阅读
  (1)课内带动课外阅读。一堂语文课,短短45分钟,是十分有限的。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一堂语文课的结束并不是语文学习的结束,而是语文学习的开始。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随时发现学生知识的盲点。例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提到作者鲁迅,学生对于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但这篇文章,必须得给学生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制度批判的用意。课堂上学生又能从老师那里了解多少呢?这时候,我引导学生去关注鲁迅,让学生对鲁迅产生兴趣,并向他们推荐《鲁迅全集》《鲁迅自传》等书和鲁迅的一些经典篇目及相关史料。课后,他们可以通过到图书馆阅读或上网等方式阅读到许多相关资料。那么,这一堂45分钟的课就非常充实了。课内的内容促使他们在课外进一步积极去探求,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远胜于老师无数次重复“要多读书”。小小的语文课堂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挥棒,围绕课内向课外延伸,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扩展了知识面,增加了阅读量。
  (2)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往往存在随意性,很多时候是教师想到了什么书,就提出来让学生读,或者有时候一学期开展阅读活动多,有时又根本不提及。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状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要有计划性。教师在每个学年开始即要将阅读列入该学年的教学计划,在学年初即要制订一年的学生阅读计划。学生阅读计划的制订应从多方面考虑,要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及学生兴趣爱好等,既考虑学生又考虑实际,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注意阅读计划的长短结合。每学年可让学生尝试阅读一两部大部头的作品,不要求学生立即完成,可设定一个期限:半年一部或一年一部。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读完即可,这是长期计划。平时则可以以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为目标,读一些文字量较小的作品,这是短期计划。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就充实而且可以灵活选择。
  (3)教师在阅读指导中的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以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甚或在某些方面当做自己的偶像。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在上余光中的《乡愁》时,讲到精彩处,不禁朗诵了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几首文质兼美的现代诗。学生顿时佩服得不得了,希望自己也能朗诵几首,表现出对现代诗的浓厚兴趣,并要求我推荐一些现代诗的名篇给他们,随后他们自发阅读了一些名作家的诗歌。当然,要做学生的榜样,教师自己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行,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扩大阅读面和阅读深度。只有这样才可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由读到写与说的阅读创造
  学生仅仅能读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阅读不能只重吸收,不重表达;只管认知,不管应用;只重理解,不注重创造。我们要引导学生首先能钻进去,接纳、领悟和获取人类的情感内涵和创造智慧,然后跳出来,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把文章读透读活,在求知和练能的基础上,开智、立德、审美并不断创造,产生新思想。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阅读创造。
  (1)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开设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学生的读,很多时候是被动地吸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开设相应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阅读创造的舞台,不仅让学生的表达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还对学生的阅读起到激励作用。这样的活动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让学生每周写一、二篇读书笔记,每月举行一次交流展示,同学间的读书笔记可互相传阅,好的作品放在班级的宣传栏内展示。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也是一种激励。同时,还可开办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课。例如故事竞赛,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印象深刻的读过的故事;推荐会,向大家推荐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当然要讲一讲为什么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实际上就是对这本书的评价。这样,以读带写,以读带说,写、说又促进了读,读、写、说同步,开“源”畅“流”,形成了一个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语文教学新格局。
  (2)让学生养成阅读批评的好习惯。语文虽说是一门感性的学科,但同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那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进行阅读评价分析。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阅读批评的环境。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例如,学生看作文选,只看文章,很少看文章后的评论或作文指导。有的学生只看小说,对于杂文、评论性文章不屑一顾。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推荐名著、作文、散文等好的文章,还着重向学生推荐一些评论性质的文章。平时鼓励学生多发表评论性言论,模仿别人写一些评论性文章,讲评时着重看是否有自己的思维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少学生学会了如何发表评论,这对他们写议论文来说是一个极好的积累与思维训练,在课堂上也时常可以看到思辨的火花。
  经过长期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了不少好的作品,很多学生已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在考试和作文中显示出良好的语感。在新课程改革大步迈进的今天,我觉得语文教学还是有必要固守阅读这一基础的。不仅要指导学生读,还要带动学生进行阅读创造。教师和学生都应牢记:没有课外阅读,语文课堂将会是一潭死水。
   (清丰县巩营乡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