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人生的每个角色
2011-12-29
成才之路 2011年19期
周星驰早期扮演的角色,与剧中的明星相比,纯粹是“跑龙套”的角色。1983年,他在中国香港无线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的是梅超风手下的一个人——宋兵甲。在剧中,宋兵甲只有一个镜头。
“跑龙套”无疑是演员中的最低层次,但是周星驰却认为:“在一部影视作品里,肯定会有主角、配角和跑龙套的差别。可是,演得好不好,主要并不是由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决定的。演得好,即使是配角,即使是跑龙套的,也照样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周星驰在跑龙套的时候,经常不厌其烦地告诫自己:“我不仅是个跑龙套的,而且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演员。”
周星驰成名之后,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他说:“即使是做一个跑龙套的,也照样会有机会,也需要用主要演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需要像主要演员那样敬业、思考和工作。如果说我真有什么成功的秘诀,那就是珍惜人生的每一个角色,包括跑龙套的角色。”
事实上,“跑龙套”并不丢人现眼,很多明星和有成就的人,都是从“跑龙套”开始起步的。
1981年,刘德华和梁家辉一起参加了中国香港无线电视台艺员训练班,是同班同学。训练了三个月以后,他们在电视剧《千王群英会》中扮演两个小角色。在这个反映民国初年的电视剧中,周润发扮演一个赌场的老板阿龙,他俩则扮演周润发的两个保镖。尽管是小角色,可毕竟是他们生平第一次演出,所以异常兴奋。他们听说两个保镖有台词,就捧着厚厚的剧本研究了整整一夜,结果大失所望。他们发现,所谓的“有台词”,竟然只是一句对白,仅有三个字。但他们还是坚信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还是一丝不苟地演好了跑龙套的两个保镖。
王宝强得到的第一个角色是群众演员,也是个跑龙套的。他剃光了头,拖着一条假辫子,穿上长袍马褂,在“清代”大街上“溜达”。虽然一天只有20元钱的报酬,但毕竟拍上了,他打心眼儿里高兴,“溜达”得也比别人更加投入,更加专心致志。没多久,拍完播出了。他瞪大了眼,认认真真地从头看到尾,在各个场景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却始终没能见到自己。但他坚信,跑龙套最后变成大明星的故事,一定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杨紫琼在成为国际影星之前,也一直在扮演一些打来打去的“小龙太”,并因此还得了个“打女”的外号。成龙的演员生涯,也是从为其他明星做替身开始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著名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在采访了世界众多知名的成功人士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有珍惜人生每一个角色的人,才有希望成功。只有把自己当做大人物,并且努力向大人物看齐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真正的大人物。”
(本文选自《魏书生的故事》,已由漓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