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教材副资源 提高材料分析能力

2011-12-29王宝宏

成才之路 2011年23期

  新课标要求下的历史教材,采用模块教学,打破了原来的课本编排体系,课程学习的跨度大,内容相对笼统,学习的难度也相应增加。如何利用好教材副资源(主要指文章的阅读,尤其是文言文和“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等),对我们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材料分析能力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些副资源呢?
  一、自学课本内容,归纳要点
  我们知道,许多历史事实是有共性的,如历史事件要分析背景、过程、影响;历史人物要知道背景、活动、评价;经济发展要知道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等等。作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对于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可以自学,把教材内容当做副资源去使用,采用语文阅读的方法,归纳出相关事件的要点,立足课本,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
  例如,“罗斯福新政”一课需要掌握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影响。在内容和影响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内容:一个理念、二个阶段、三个方面、四个项目、五点影响,其中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这部分,利用教材,采用语文分析段落大意的方法画出关键句子;在通读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后,再有重点地理解新政的内容和影响。
  二、学会掌握方法,分析材料
  对于教材材料内容(通常指大字部分)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整体阅读,把握史料的基本内容。阅读的过程中,划出中心句或关键句,概括出史料的主要意思。对似懂非懂的内容要联系上下文,再把它和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达到正确理解史料的目的。
  那么第二遍阅读就是针对文后的题目,有选择地阅读(类似于英语的精读)。这次阅读实际就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其实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所说的阅读史料,除了阅读正文外,还要注意阅读史料的按语和尾注。它们提示我们把这段史料还原到相应的历史环境下,这有助于联想相关的历史知识,正确答题。
  仍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复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这部分内容需要结合课本提供的“历史纵横”和“蓝鹰标志”图来加深认识,从“历史纵横”中找出关键句子:“国家工业复兴法”“推动行业公平竞争法规的制定”“包括有禁止童工、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制条款内容”等;“蓝鹰标志”图则需要我们注意图中的文字信息,不仅可以加深对复兴工业的理解,更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设计好问题,开启思路
  课本中为了说明教材内容,设计了许多副资源,如“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等,有些是知识性的补充,有些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学会分析这些材料,学会与课本知识联系。
  在“罗斯福新政”中,对新政性质的理解,我们可以借助课本“学思之窗——罗斯福谈新政(1938年)”的内容,设计3个问题:(1)“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是指哪些计划?(法西斯要求极权统治;人民要求废除资本主义制度)。(2)“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什么意思?(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能永远纠正吗?”(不能,只能缓和危机,不能避免危机)。
  四、准确把握副资源的回答,要求答案准确且规范
  材料题答题有许多规范,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使用课本语言,不用“自己的语言”,答案要点化。最好在通过平时的训练养之有素。
  对课本副资源的利用需要不断学习,探求其中的技巧,这对我们提高自身的材料阅读能力十分必要。要想达到这一目的,短时间内是不能奏效的,要在平时多下工夫,因为熟能生巧。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副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大大提高,材料分析能力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洛阳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