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管理策略三则

2011-12-29巩建友

成才之路 2011年23期

  班主任只有时常创新管理策略,才能开拓班级工作的新局面。我结合初中班主任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班级管理新策略。
  一、两套班委会轮流上岗,形成民主竞争格局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一套班委会长期从事班级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因素。因此,我大胆对班委会进行了改革,如在每周的班队会上,“执政”的班委会主持队会并汇报上周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班主任进行点评。这样,班主任把管理权力真正下放到学生手中,营造了“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每隔两周,“执政”的班委会成员必须“集体下课”一次,由另外一套班委会的成员来顶替其职责,继续为老师和学生们服务。
  二、人人参与制定班级准则,取之于民服务于民
  学生规则是由教育部门、学校或者是班主任制定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班级的行为准则,学生可能会喜欢并且愿意遵守。笔者通过尝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这也正像美国人Sullo所说,“制定规则的人很少会破坏规则。”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满足自己对于权利的需要并为他们的学习环境渗透一种责任感,并让他们感觉很有趣。如我们班有一个小组根据学校制定的行为准则设计了这样的生活空间:校内六字准则。即“右”“排”“慢”“无”“礼”和“让”。具体内容是:
  右,校内行进右侧通行;
  排,两人或两人以上行走要自然成排;
  慢,走路要稳重,慢行;
  无,在校内要保持安静,杜绝大喊大叫;
  礼,对待师长、来宾、同学要以礼相待;
  让,主动给师长、来宾让路;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
  每一条都配有图画(图画略),经过一段时间师生会讨论进一步改进或补充一些行为规则,使其完善、规范。
  这一策略既能帮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又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是一种见效很快和谐管理班级的策略。
  三、利用“一箱一簿”,搞好师生及家长间的沟通与交流
  所谓“一箱”,是指知心信箱。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搭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平台,我在班级里设置了“知心信箱”。让缺少亲人关爱的单亲、留守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的内向学生,有心理阴影的极端学生……多了一条向老师倾诉的通道。我每每收到来信后,或者写一封回信,或者会与学生进行促膝谈心,剖析原因,化解心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此举不但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学生还给老师和班干部提出了许多管理班级的合理化建议。
  “一簿”指的是家长与班主任联系簿。我把设计好的家长与班主任联系簿,每两周让学生拿给家长一次,班主任将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表现做简短评价,反馈给家长,家长将学生在家表现再反馈给教师。这样一来,不仅能促进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交流,还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足,及时改正。
  “一箱一簿”构建了一套民主化的信息交流网络,它是班级管理的好帮手,更是班主任工作的最佳策略。
  (通化县兴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