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
2011-12-29冯艳红
成才之路 2011年23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求广大教师们进一步研究汉语识字的特点与规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卢梭在“教给孩子什么”这一问题上说:“问题不在于教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给他以研习学问的方法。”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然而,怎样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本人认为,首先应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形象,加深记忆
很多小孩的家长在刚开始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就是在教一些字的时候总是会把相关的实物给孩子看看、摸摸或者就直接把这些字贴在相关的物品上,如把“电视”贴在电视上,把“门”贴在门框上,等等。其实就是因为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主要还是以直观形象的具体思维为主。依据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简笔画这一优势,帮助学生记忆。如在教学“哭”时,学生很快地想到了把“眼睛、眼泪和大嘴”这三个组成“哭”字的“部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马上将它用简笔画形象地展现出来,一张哭脸立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利用视觉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时我也让他们自己来画一画,如“雨”“火”“山”,他们都兴味盎然。有时索性在黑板上画几幅简笔画,让他们来一次看图猜字的游戏。
二、借助形象思维,故事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正是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能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运用讲故事、编口诀等方式识记生字。自主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如学习“拔”字,学生编出了小故事:几位小朋友手握绳子拔河,“友”上边的点就是小朋友头上出的汗,多么富有想象力啊!
三、引进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地识字,是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开火车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生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
四、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尝试中比较运用
认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运用,实践中的反复又对认知起到巩固加深的作用。这是认知的基本规律。因此我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多看、多读,比如,进入超市,让他们读读日常用品的名称,路边商店的招牌以及广告牌等。让识字教学从课堂到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得以拓展。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性较强,观察分析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我试着在识字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运用新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学生比以往善于观察了,识字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乌鸦喝水》中有两个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学生常常误写成“渴水”和“口喝”。此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为什么会口渴?”“喝水要用什么来喝?”在分析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渐渐找到了答案。有的说:“因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才会口渴。”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变成一个新字。如“宁”字加上“氵”是泥泞的“泞”,去掉“宀”是姓丁的丁,换成“口”字旁是叮咬的“叮”……还有许多其他教学生字的方法,如通过画画教学生字,借助实物识字,动作演示识字,笔画添加等。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结合使用,更有利于培养识字能力。
五、以旧辅新,以新带旧
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是很快的,同样他的遗忘速度也是相对应的。这是低年级儿童的遗忘规律,要克服遗忘,我觉得“反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所讲的“反复”就是要让那些学过的字经常回到新课当中。比如,“换部首,加部首,去部首”这是学生经常会用到的识字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利用旧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掌握新知的本领。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又是对旧知的一种巩固。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及时地把学生提到的字写在黑板上。俗话说熟能生巧,经常让这些字和学生们见见面,就能加深印象。
六、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
汉字的造字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形体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识字的规律。比如,在教“蜻、清、晴、睛、情”,这些读音相近的字时,学生能够找出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边的部首是表意义的,右边的“青”是表读音的,所以它们都是后鼻音。并且能够根据部首所表达的意思,正确地使用这些字。又如,在教“肝”的时候,我问学生:“我们还学过哪些带‘月’的字吗?”“胳、膊、肥……”一个个带“月”的字从他们口中蹦出。于是我接着问:“看着这些字,你能不能说说‘月’的字和他们什么有关系吗?”久而久之,他们知道了“月”的字大多和身体的器官、部位有关;带“氵”的字和水有关系;带“木”的字和树木有关等。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他们分辨音近字、形近字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卢龙县蛤泊乡洼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