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效果

2011-12-29薛茂超

成才之路 2011年23期

  摘 要: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为数控类、机电类、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主干技术基础课。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教材具体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把实践与理论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机器中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特性及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选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其概念较繁杂,内容广泛,知识点较多,对于初学者有一定难度,课堂学习效果差。学生在学完以后也只是简单地记住了一些机械术语,对知识没有做到真正理解运用。显然,我们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问题,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这与当今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相违背,作为一名教授本课程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
  一、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特点出发,采用项目教学法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把学习、模拟练习、借鉴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时,分为十个项目进行讲授。为了帮助学生归纳与总结所学知识,在讲完每一个项目以后,我都为学生安排了小结。
  二、课堂注重直观性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的一些章节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虽然使出浑身解数讲解,但学生还是接受不了。因此在讲这些内容时,有必要把这些机构实物搬进课堂,对照实物对学生进行讲解。再好的讲解,也不如让学生看到实物清楚明白。另外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具、挂图、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把这些学生没有见过的机构通过具体、形象、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展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难于理解的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当然,更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组织学生到学校实训中心进行观察,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地对机构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三、重要内容设置实验和课后练习巩固
  机械设计基础一些内容非常重要,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去理解内容,我在这些内容后面都编排了实验。例如,讲平面机构的时候,后面加一个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与分析的实验;讲轴承的时候,后面加一个减速器拆装实验等,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以前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感觉到课堂上听懂了,但一做作业,感觉到无从下手,所以说每个章节讲完以后,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练习题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也能从中发现许多问题。在下次上课时,教师可以找一道典型的习题,带着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一遍。
  四、重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学完以后,课程设计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进行方式;提高学生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基本技能。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任务量可大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适当降低设计难度,尽量让他们能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在原有基础上能力得到提高。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为今后在生产实际中参加设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的方法也是自己对提高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效果所作的一些尝试。当然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创新,努力去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来。
  
  参考文献:
  [1]韩满林,谭淑英,许勇平.机械设计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徐锦康.机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