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合作学习的误区

2011-12-29张银忠

成才之路 2011年23期

  近年来,中小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中,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时尚。这反映了现代教学的一个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合作化、信息化社会,也反映了教育教学改革自身的发展方向。然而,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缺乏认识,出现一些误区。
  一、流于形式,失去实质
  目前,课堂上教师都在尝试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存在相当部分的“生搬硬套”现象,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许多教师认为,搞合作学习,不过是把课堂桌椅重新摆放,把学生分成一些小组,然后把原来的全班活动改为小组活动而已。有的教师布设问题,宣布讨论,顿时教室里“动”了起来,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教师一声令下,时间到,小组合作进行完了,这种有“形”无“质”的合作,其结果使合作学习成为一句空话。
  事实上,进行合作学习,要求教师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认识学生之间有效合作对每个学生所创设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论是从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学生的活动方式上都要做出估计,要使课堂上所呈现的材料能够使所有学生都有所为,都积极参与进去,真正实现在合作前提下的自主学习。
  二、合作学习≠合伙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确实需要一定的学习形式来承载,但是不少学校都出现这样的现象,把合作学习简单等同于小组合伙学习,课堂讨论分小组进行、综合探究分小组探讨……所分小组或者是以班里的座位表自然分成,或者是老师指派,这实际上是一种化大为小的学习,并非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这热闹背后存在的学生“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老子天下第一”。老师示意结束时,每小组的代表发言有条不紊,汇报时说的却是,“我认为……”“我想……”,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合作学习要求志同道合,这种简单的分组学习,实质上就是合伙学习,很难达成一个共同的理念,无法实现合作学习的实质要求。
  三、不加导航,放任自流
  从一些课堂教学实况来看,一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仅是学生的合作交流,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殊不知,这种缺乏舵手导航的课,常常偏离重点和难点的航线,成为一艘失控的轮船,漫无目的地行驶。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终因教师的主导不够而显得肤浅。这就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相机诱导,科学组织,在帮助学生向知识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还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张志公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综观我们的合作学习,教师站在一边,或“袖手旁观”,或“放任自流”,不加入学生合作小组中去,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像这样忽视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引导的合作学习,其合作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
  四、缺乏选择,滥用合作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不从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不论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哪怕是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不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也让学生合作学习。在一节课中多次使用合作学习,滥用合作学习,降低了学习的实效。
  总之,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将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指示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去接受知识。“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优化小组合作学习,避免走入误区,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洛阳市新安县正村镇白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