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容走过语文新课改

2011-12-29韩建勇

成才之路 2011年23期

  2008年,“千呼万唤”的新课改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缓慢走进人们的视线。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全新的评价,促使我们要有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是“授——受”关系,教师只管教,较少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今天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你很可能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前上课的时候,语文老师总是板着脸,课堂上鸦雀无声,偶尔的提问,如有答错的,便会招来批评,时间久了,学生对语文就会害怕。为了做到平等,我开始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成长需要,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然后再去备课。上课时,我面带微笑,走下讲台,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经常采纳学生充满智慧的建议,师生关系自然就融洽许多。
  二、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不能让学生成为看客,课改新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堂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热情,使他们敢说,进而善说。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提问的问题不能太突兀,或者太大,让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其次是充分信任学生,敢于给他们分配任务,比如,在高三复习诗歌鉴赏的时候,我安排学生下去自己找一首有代表性的诗歌,小组探究、出题、提供答案,然后利用课前三分钟,委托一名代表带领大家鉴赏,一个小组一天,这样学生既能够主动复习,又能给其他人提供帮助。在作文训练的时候,我认识到近几年的作文题,比较贴近现实题材,不再回避当前热点,比如2007年涉及当前的教育、2008年的汶川地震,于是我就发动大家进行每周的热点观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由学生自己来讲,摆事实、提观点,这样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学习也从书本上转移到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来,视野越来越开阔,这样做,其目的不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与探究能力吗?这样做,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师生对话或学生回答以后,教师要多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
  三、教师必须多读书,多反思
  新教材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触角更敏锐,涉猎范围更大,尤其是选修。所以新课改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读一些教育理念方面的书籍,及时更新观念之外,还要更加广泛地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陶冶我们的情操。新教材提供的选修部分及读本,必须认真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做一个能给学生一碗水的教师。
  另外,要善于反思,思考教材的难易点,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认真总结每一节课的得失,并形成文字,这样便于改进,有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相信有了这些教学反思,当我再面对高一新生的时候,肯定会更加从容。
  (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