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学生体育训练的有效策略
2011-12-29冯立华
成才之路 2011年23期
摘要:近几年来,体育课的成绩已被纳入中考里,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利用中考来推进体育课程,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体质。相关教育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时刻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加强初中学生的体育课训练,不断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不仅能够使体育活动变得活跃起来,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使其变得越来越健康,进一步使学生的体育成绩得到提高,体育课程教育者的教学效率也相对提高。
关键词:初中学生;体育训练;课外活动
近几年,体育课程已被纳入中考考试中,所以说体育课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相关教育者应加强培训初中学生的体育课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然而现在学生的体育训练比较难,其主要因素包括:在学校里组织集体活动时一般都是以文化课为主,使得体育课无法得以发挥;还有就是家庭原因,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重视他们的文化课程,在家里也不让他们干些体力活儿。由于这些原因,使他们没有较好的锻炼机会。因此,有的学生体质比较弱、动作也不够灵活,体育教育者应根据这些主要因素,在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中,要时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体育训练,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的体育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一、培养初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大多数的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都没有产生很大的兴趣,因此,教育者在对学生介绍体育锻炼的意义之外,首先要把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起来,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有专业的体育基础水平,在体育课上做出准确的动作为学生作示范。另外,学生在体育课上发挥的一点成就,教育者应给予夸奖,不断鼓励学生继续坚持,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应积极地融入学生中来并和他们积极探讨,这样能够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应积极沟通和交流,一起融入学生的训练中,学生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教和学两方面能够互相影响和促进,使其都得到提高。使学生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并主动和老师、同学之间沟通学习,在学习中掌握不同体育动作的关键部分,从而使体育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二、对学生的体育训练要长久坚持下去
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教育者对学生应该进行长久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基础。在每一节体育课上,教师都要安排和体育有关的教学内容,使其具有合理的训练效果以及运动量,把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结合到体育中来。只要这样长久地坚持训练,学生的体育基础才能够得到巩固,才能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质,让他们能够更好、全面地发展。
三、让课外体育活动变得活跃起来
除了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方面的普及之外,还应时alhm9rQRm9xEnGkUl+lAIGHGWZ75oFJnQTntidu2dmQ=刻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能够得到体育锻炼的方法,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课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育者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每项体育活动中,并且把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及对体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训练他们书本上的体育项目并挑选一些具有高难度的动作。这样一来,他们可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帮助那些体育方面比较弱的同学。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把有关体育方面的运动项目、课外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够越来越丰富多彩。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增强,还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体育基础得到巩固。通过这些方法,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一定会有所提高。
四、遵循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训练,而不是盲目对学生进行训练。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训练呢?首先,在训练过程中,教育者要遵循教学训练的一般规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训练方法,这对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提高锻炼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中,要注重运动技术的技巧,不过,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技巧还需要一个过程,教育者在训练过程中应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在训练中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增强学生的体育训练,不要急切地想看到成功,要使学生在长时间的坚持下,逐渐适应并提高。相反,如果对学生的训练力度特别大,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感,也会使他们对体育产生害怕的心理,这对学生体育训练运动的学习与掌握都不利。因此,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应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一步一步开展训练。运动量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这样可以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一个较好的发展。其次,对学生的体育训练要从基础做起,在运动技术上应按预先编排的方法进行指导,一定不要为了一时的成绩而急于求成的,加大训练力度。如果没有科学的训练方法,会造成本来具有很好的体育天赋及对体育有兴趣的学生缺乏专业的运动技术而影响其发展,这样很不利于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及良好体育素质的发展。
综上所述可知,体育课程在初中学生的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相关体育教育者应加强培养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体育方面健康发展。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动作灵活性以及敏捷性等身体素质,这样会使学生的体育成绩得到提高。另外,教师在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时,应长久坚持训练,不断使课外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活跃,以此来提高体育的教学效率及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由此可见,只要把体育和健康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建,韩照明.浅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师版),2007(5).
[2]汪永华.学校体育文化解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4).
[3]段爱明,张建新,许毓成.浅析体育教学思想与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成就[J].安徽体育科技,2004(2).
(柳州市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