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011-12-29张学敏
成才之路 2011年23期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图表,这也奠定“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的地位,可以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眼睛,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学生的读图能力关系到能否学好地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认识读图的重要性
近年来的地理试题从命题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并且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而根据平时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读图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连最基本、最简单的地形图、轮廓图都看不懂,做题时处于猜测状态,更别说用图来分析、解决问题,读图能力欠佳导致地理成绩很不理想。可以说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读好图已经成为学好地理的法宝。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灵活运用。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首先让学生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要熟悉课本及地图册的相关图表语言,比如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明确地图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另外要让学生熟记基本的地理事物,比如,记忆重要经纬线经过或附近的国家、城市、气候类型、自然带、地形区、河湖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线等,以加强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掌握。可以说基础知识的积累,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技读图技能的培养
1. 引导看图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会看图是学习地理的“向导”。首先读图名,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其次读图例,这两项是读懂地图的基础。最后,深入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看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进行,这样可以提高读图效率,当然看图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需要灵活变通,有目的、有重点地看,从多方面看,但是要注意看图的整体性。
2. 启发析图
析图,就是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地图内涵。析图时要吃透基本原理,不要死记硬背,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以不变的基本原理来应对万变的图形。比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两分两至时地球的位置图,试题经常要求学生判断两分两至日,不管图形发生怎样的变化,大家都不必紧张,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抓住两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两条回归线上这个基本的规律,对所给的图略加分析就可以轻而易举解决问题。另外析图时要注意知识的相互联系,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切忌用片面的、绝对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既要找出一般的规律、成因,又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忽视个别现象与特殊规律。比如,分析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一定要让学生联系前面的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既能找到自然带和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分析其成因,又能注意到其“不同寻常”之处,启发学生认真析图,要让他们不仅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
3. 培养绘图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课堂上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绘制地图,比如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曲线图、两分两至日的日照图、水循环类型图、热力环流图、地壳物质67dc3fc3fc805b6298a853902d4243372b9add9b9d7baa8b4e5434c2a63d79de循环等简单的示意图,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感觉到困难,但是经过反复锻炼,熟能生巧,最后只需要寥寥几笔就可以绘出简图、草图,这对我们解题有很大好处。学生自己动手绘图,不仅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巩固,同时能提高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勤动手、多绘图。
4. 提高用图
用图,是指灵活应用地图的能力。学生是否具备阅读地图的能力,检验的标准应该是在实践活动中是否会使用地图。现实情况常常是这样的:题干中明明要求用图,而学生却“有图不用”,往往凭空想象或凭记忆,想当然得出答案,结果导致答题偏差太大,所以我们鼓励学生经常用图,对试题中所给的图表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灵活地运用。
5. 精心填图
填图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填绘出原地图表示不完整或没有的事物。这是培养掌握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相对空间位置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记图的辅助方法。在日常的地理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及时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及相关配套练习。精心填图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6. 训练换图
换图,是指培养学生图形之间相互转换的能力。一般有图对文的转换、文对图的转换、图对图的转换、文与图的结合等几种形式,图形转换要根据具体的需要而定,并不是任何一种图形都要经过转换。比如,世界的气候类型图比较难记忆,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换成简单的模式图,就易于记忆,运用起来也相当方便。图文转换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旧知识的记忆,能够灵活地转换地图,充分体现了对地图的理解和阅读已达到一定的境界,是最具说服力的地图阅读能力。
7. 鼓励记图
记图是对图示重要信息的记忆。事实证明利用图像进行记忆,印象深刻,易形成空间观念。学生记住图形明显的特征,能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比如识记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世界典型国家的轮廓图,对我们的学习大有益处。鼓励学生多识记图,形成心理地图,是要求学生要做到心中有图,在无图考图的题型中,将记忆在脑中的地图用适当的形式显现出来,顺利解题。
四、养成读图好习惯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有用图的意识,把每节课的讲述尽可能落实到地图上,充分用图导入新课,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此外引导学生养成经常读图的好习惯,要人人有图,会时时用图,多看地图,日积月累在头脑中装上一幅幅活地图,做到“心中有图”以备用时能应对自如。
总之,读图能力是地理考核的重头戏,是学好地理的关键,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所以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使其能真正观“图”知“地”,知“地”而明“理”,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邳州市炮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