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2011-12-29吴东祥

成才之路 2011年23期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本文从实验改革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讨实验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问题。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改革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就初中生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而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和物理教材编制中的实验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一、打破现行实验教学体系,多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
  在进行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比较多地采用了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这样就打破了现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结构体系,必将进一步推动物理教材和物理实验器材的变革。据统计,我国现行初中物理实验的结构体系如下。力学:演示实验52个,学生分组实验9个,小实验7个;热学:演示实验28个,学生分组实验3个,小实验5个;光学:演示实验14个,学生分组实验1个,小实验3个;电学:演示实验21个,学生分组实验9个,小实验3个;总数:演示实验145个,学生分组实验22个,小实验22个,再加上实验性习题18个,总计207个。
  我们通过试验,把结构体系作了如下调整:(1)22个学生分组实验中的10个改为边学边实验;(2)145个演示实验中的41个改为边学边实验;(3)22个小实验中的8个和18个实验性习题中的13个改为边学边实验;(4)新增加了4个边学边实验。经过这样的调整,初中物理实验的结构体系更趋于合理,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能力。我们体会有以下三点好处:
  (1)增加了学生实际操作练习的机会。天平、刻度尺、滑动变阻器、安培表、伏特表、弹簧秤等基本实验仪器,学生的使用次数都普遍增加,这就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演,学生听讲”的教学局面,促进了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在物理537daf3fcad3b892c5cb2f033e957655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明显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索知识的机会大大增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高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实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3)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学生实验次数的增加,使初中物理教学更符合当代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物理的机会,以物学理,以物懂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这些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正是现代教育思想所倡导的。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验中进行自主探究
  物理“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对活动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对研究的问题有一结果。使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并鼓励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物理学科课程是以讲授系统的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物理“探究活动”不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亲身体验并从实践中感悟、探究为主,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加工等,得出结果。
  探究性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动手操作或实验的方式,自己主动地去发现或得出有关的结论。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实施探究教学的良好载体。教师要利用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去解决问题或得出科学规律尤为重要。以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物理教育将科学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其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提出了要研究的问题,用何种方法去探究、去揭示,正是训练学生科学创新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手段,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如将课堂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做课后的小实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科技辅导,搞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出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