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兴趣之火

2011-12-29王文莉

成才之路 2011年23期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做任何事情获得成功的先导,是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它是求知和成长的起点,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课是一门艺术课,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欣赏和学习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根据中学阶段美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美术;绘画兴趣;培养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知、提高综合素质。学习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是美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只有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使他们把绘画看成是一件“趣事”“乐事”,学生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去绘画。
  一、寓教于乐、情感共鸣,诱发学习绘画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乐学”应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追求,而要使学生做到“乐学”,教师应该先做到“乐教”。兴趣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严、对学生的引导。试想一个学生因受到老师斥责而产生畏惧感,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和赞赏,那么他必定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因此我们教师应注意多关心和爱护学生,多给他们表扬和帮助。“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若能在课上、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课堂上就会提高教学质量,课下会加深了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既是传道、解惑的师长,又是可亲、可近、可信的朋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树立起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把学生视为巨大生命潜力的个体。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形象性、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创新。
  二、克服惧怕绘画的心理,激发学习绘画兴趣
  一到上美术课,就有一部分学生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把美术课当成自习课来上。与同学们交谈后了解到:他们都惧怕去画画,怀疑自己的绘画能力,认为自己不可能画好一幅画,缺乏自信心,认为绘画那是画家的事,谈“画”色变。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但是,再出色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也有其闪光点。对此,教师必须了解并重视每个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学生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再惧怕绘画,我采用多种激励措施,引导学生去体验绘画的乐趣,体验通过自己努力完成一幅作品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如在批改学生美术作业时,画得比较差的同学作业中有一点优点,我都会给予肯定,提出表扬,使之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另外作业等第的批改上,多给学生优良,多采用“鼓励性评价”。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我也可以把画画好。渐渐的不想画、不敢画、不会画的现象越来越少,学生都敢于去表现自己,敢于参与创作绘画了。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拓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习绘画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新鲜、好奇的事物有助于刺激感官,激发灵感。教师要设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如带学生走出教室,感受身边的一草一木。让学生利用假日多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或山村、古城,或老树、石屋……使他们目睹烂漫的山花,听到莺声燕语,蛙叫蝉鸣,嗅到泥土的气息,小草的清香,产生无限的联想。让真实的自然和感情激励学生,通过启发和鼓励,让学生表现自己身边的生活,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表现的欲望就会更强烈。同时,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感染力强,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兴趣。所以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音乐和美术有机结合,运用现代教育设备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上欣赏课的时候,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画家的作品,既直观又生动,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另外,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离不开想象。现实生活中可提供绘画的素材丰富多样,但大多要经过加工改造,通过想象加以扩展和重新组合,才可以通过绘画更好地反映生活。学生没有想象力就画不出精彩的图画来。如画装饰画中的花草,花草可以是红的绿的,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是蓝的黄的,黑的紫的呢?引导学生从装饰手法上去看,让学生明白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展现在画纸上。从而使学生敢于想象,敢于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事物,表达情感。教师随时都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想象,经过大脑再加工,形成新的事物,新的画面。通过合理的想象,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富有新意。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比知识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
  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成功,取决于认知情感的组合程度,一个人在情知统一、心情愉快的时候最活跃,接受和处理知识的效率最高。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取得教学最大的成功。“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才能发挥美术课在素质教育的作用。总之,在美术课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个性特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宝宇.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
   (邳州市八义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