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的一点思考
2011-12-29梅丽荣
成才之路 2011年23期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改变。新的教学方式把教师从繁重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教师走下去,学生站上台,掌声响起来”。教师适时给以点拨,并且参与其中,与学生形成互动,发挥集体的智慧,使课堂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合适的教学流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和探究精神。下面就以《伶官传序》这一课为例,来解读一下我对新课改的理解。
一、导学案设置,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通过“诵读、感悟、理解、揣摩”,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积累精彩语句,从而提高自身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伶官传序》是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后世和后世君主史论文,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文章论点鲜明,议论简明扼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作手法,学习根据史料提炼观点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
通过理解“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满招损,谦受益”“防微杜渐”“玩物丧志”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从中吸取有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创设情景,自主合作,点燃思维火花
文言文本身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上课伊始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导学案中设置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探讨,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理性的认识发展。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教师适时点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对问题不断深入的探讨,在论证结构上,形成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同时更深入地体会到文章中对比说理突出文章中心的这一手法。
思考:行文到此,论点已得到证明,本文可以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呢?作为本课的延伸探讨,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开启,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文章的现实意义再一次凸显。
三、运用实践,我抒我情,更能得到启迪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同学们你们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呢?”自读课文,自由讨论,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可以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谈谈,也可列举名人名言或名人事迹,写出你的人生感悟。通过这一问题,把学生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学生畅所欲言,得到了更深刻的人生启迪。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兴趣更浓了。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并且坚持情感教育贯彻始终,坚持文化育人贯穿始终,坚持探究体验贯穿始终,坚持展示交流贯穿始终,坚持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迁安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