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个性化的境界
2011-12-29郭永福
成才之路 2011年23期
很多人都说,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最公平、最好的教育。现在我还想再加一点,为每个孩子尤其是残疾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支持的教育,是最高境界的教育。每个孩子,包括残疾孩子都有个性,这是由他们先天和后天影响形成的独特性,包括不同的认知特征、兴趣爱好、欲望要求、价值取向、创造潜能等。个性影响孩子方方面面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共性,忽视甚至抹杀个性,把个性等同于个人主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连考试都是标准化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标准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一是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被扼杀了;二是由于“大一统”,取中间水平,资优生得不到充分发展,学困生跟不上,成了失败者。
现在我们强调发展个性,这是以人为本的表现。第一,它是人的发展需要。每个人资质、禀赋不同,只有充分扬其所长,也就是发展他的个性,避其所短,才能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二,这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只有改变一刀切、齐步走、千人一面的教育状况,才能使每个人的潜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展。第三,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只有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和最好的教育。第四,发展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也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般孩子要发展个性,残疾孩子更需要发展个性。因为残疾孩子是社会当中最弱势的群体,他们最无助,就业很困难。如果能够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发展他们的个性,就是弥补他们的缺陷,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为他们的就业创造条件、增加机会。解决了就业问题,才能解决生存问题;只有生存下来,才谈得上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才能有美好幸福的人生。因此,对残疾儿童实施个性化的教育,促进他们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残疾孩子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改变命运、融入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残疾孩子家庭和睦安宁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国际上提出融合教育的理念,而我国中小学实行残疾孩子随普通班就读,就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很好的方式。在融合教育方面,很多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从融合走向个性化支持,分别为沟通障碍的孤独症儿童、脑瘫儿童、心理障碍儿童提供个性化支持。尽管这些孩子接受教育要比正常孩子困难得多,艰巨得多,但是很多校长、教师还是以天使般的爱,执著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帮助残疾孩子成长。
事实上,对残疾儿童开展融合教育并不难,关键还是要让教育回归个性化的境界。首先需要对残疾孩子零拒绝,然后需要对他们有更大的爱心、更大的耐心,给予更多的帮助、照顾,更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