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挖掘本土艺术资

2011-12-29杨慧

成才之路 2011年27期

  随着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开展的逐渐深入,我们在活动中发现中学生对民间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对本地的民间文化艺术更有一种深入了解的迫切感,这样就让我们把下一步的活动计划指向了本土民间艺术。
  一、民间艺术是“校本课程”的宝贵资源
  我们的家乡——海安,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繁育了丰富多彩的特色的文化艺术。如八骏马、莲花落、抖空竹、荡湖船、大头娃、刻纸、发绣、丝毯、勾针衣、竹编、扎艺、砖雕等多彩多姿的民间艺术,它们都是我们海安的代表性艺术,很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习和传承。积极挖掘本地民间艺术,丰富学生民间艺术学习内容,这对促进中学生民间艺术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海安地区的民间艺术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是本地区人民群众爱祖国、爱家乡的特点的反映。本地民间艺术题材从不同角度充分展示了家乡特色的传统文化,如民间经典舞蹈“海安花鼓”作为代表江苏的唯一节目,参加了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为全国的26个节目之一,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表演,这种荣耀是可想而知的,肯定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本土文化的情怀。同时,本地民间艺术,集民族性、地方性为一体,学生对家乡的风土人情较熟悉,在联系身边实际的同时,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共鸣。
  二、充分挖掘选择适宜中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
  海安民间艺术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挖掘有价值的民间艺术教育材料方面,我们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为立足点和归宿制定了课程总目标:(1)萌发对海安民间艺术的热爱,充分体验、感受民间艺术的美,并且传承这种美;(2)实际感受海安民间艺术中的风格、精髓,了解和认识海安民间艺术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3)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探索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创新意识。
  为促进民间艺术教育的发展,我们深入民间,挖掘民间工艺文化,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查询图书、上网搜集资料等,挖掘海安民间扎染、砖雕、灶头画及海安龙舞、花鼓。同时,我们还注重整合民间、企业、学校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建构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为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挖掘海安民间资源,并利用学校这一平台,发挥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如我们带学生到锦华服饰慰问焦宝林老人,并从老人们的口中了解扎染艺术就是在天然的“棉、麻、丝”等织物上采用“系、缠、绕、结”等传统手法,再用天然植物在上面染色,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请砖雕艺人讲解砖雕的历史与传承,带学生参观海安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等……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也使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加生活化和趣味化。
  三、寓民间艺术教育于学生课余活动之中
  在实践中,我们以中学生发展为中心,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依据教育目标,精心创设内容,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本土艺术环境的创设
  学生个人成长环境,包括日常生活、情感经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与当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因素,以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为切入口,把艺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成长环境当中来。艺术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设计创造民间艺术教育环境:色彩斑斓的大型民间文学壁画,充满民间乡村气息的龙舞表演、海安花鼓小调的传唱、扎染艺术的展览等,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本土文化的靓影。
  2. 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走入课堂
  长期以来,由于民俗性、地域性、审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还没有融入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许多艺术技巧也没有形成文字记录,仅仅靠口传身教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资源也掌握在少数民间艺人手中。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的特点,带领学生走访民间艺人或者邀请民间艺人走入课堂,面对面地向学生讲解传授,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
  3. 参加节日民间文娱活动,全面了解学习民间文艺
  传统庙会、元宵节、端午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地方性节日,是本土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一般由民间艺人发起,参与者大多是广大人民群众,表演形式基本上是当地比较有代表性和原生态的,展示的内容以民间工艺、地方说唱、民间舞蹈为主。我们艺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把学生的艺术活动课融入到这些传统艺术中去,同时,我们自身也要多研究、多发现,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体会。如我们学校门口就是传统庙会的集合点,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可引导学生体验我们海安的民间工艺、民间生活,从而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民间扎染的工艺和地方骄傲的“海安花鼓”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热情,并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形成对某一艺术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总之,学校的艺术教育要重视本土艺术的挖掘整理,将其精华列入教学内容之中,积极组织学生到民俗民间文化中活动,形成可生成的学习环境。而且结合地方艺术文化特点形成艺术教学特色,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形成学校不同的艺术课程特色与风格。
  (江苏省海安立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