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2011-12-29袁卫香
成才之路 2011年27期
兴趣是学生主动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的动力,它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教师要运用富有魅力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意向,同时培养参与的能力。下面,我就此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化学兴趣
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我们周围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然而物质离不开化学,即化学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两点,其中一点就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因此,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时刻刻不忘记理论联系实际。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与交通等方面的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初中化学中能结合生产方面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工业生产的是纯碱的制取、硫酸铜的制取、金属的冶炼。(2)结合农业生产的是化肥、农药。如杀虫剂、杀菌剂——波尔多液的配制。(3)结合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的是用二氧化碳制轻质碳酸钙,加入牙膏中以增大摩擦力,提高洁齿效果。从合金或银的废料中回收金、银。(4)结合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的有草木灰中制钾盐。
能结合生活方面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生活实用方面的是铁制品防锈的常用几种方法,废电池回收再利用,热水瓶及水壶内水垢的清除,衣服上各种污渍的去除,花卉营养液的配制,墙壁的粉刷,室内环境的污染问题,真丝、毛料制品的洗涤与保养。(2)结合生活中饮食方面的是鸡蛋、柑橘的保鲜,无泥皮蛋的制作,快速蒸馒头,醋、酒的酿造,食物的酸碱搭配,铁锅的使用,饮用水的问题,碳酸饮料,加碘食盐的使用,牛奶、豆浆、鸡蛋清的解毒原理。(3)结合生活中保健方面的有高锰酸钾的合理消毒,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令人惊奇的功能性服饰,胃舒平与小苏打在治疗胃酸过多时的不同选择,糖尿病人的尿液自检。用X射线检查肠胃时常常服用钡餐(硫酸钡),如误服碳酸钡可引起中毒,立即服用泻药硫酸镁来解毒。
可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化学的确有用,必须学好化学。学以致用,能很好地学生手诱发学习兴趣。
二、 设计趣味实验,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1. 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
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课本上的这个实验装置复杂,操作麻烦,步骤多,耗时长,所用药品也多。如果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明显的实验效果,达到简单节约的效果,学生的兴趣一定能被激发出来。我把课本上的实验改为:用小的广口瓶或小的锥形瓶采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可以多收集几瓶),并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用橡皮塞塞住。另外准备一个螺旋状铜丝,一端插入另一个橡皮塞的中央。实验时,将铜丝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变黑,立即趁热塞入盛有一氧化碳的瓶中,很快可看到黑色的氧化铜立即变成光亮的红色,而且很容易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经过这样改进后的实验与课本上的相比,步骤少,装置简单,节约药品,最重要的是现象明显,保证了实验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安全可靠。多收集几瓶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各小组相互传递观察、比较哪组做的最成功,讲讲成功的关键,这样几乎每个同学均能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弥补了演示实验只有坐在前排的几位同学看到现象的不足。如果趁热取出铜丝,又很容易看到光亮的红色立即变为黑色,使学生巩固了灼热的铜丝应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下冷却,能加深理解一氧化碳或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气体要“早出晚归”、酒精灯要“迟到早退”的真正原因。
2. 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
如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增加“鸡蛋戏水”实验。在500ml烧杯中加入大半杯水,再加入40ml工业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均匀,往烧杯中轻轻放入一只新鲜鸡蛋,鸡蛋随即沉入杯底,不久鸡蛋上会产生许多气泡并使鸡蛋渐渐浮起。上升到液面一段时间后又慢慢沉入杯底,再过一会儿又缓慢上升,如同潜水员一般上下浮沉,一直到蛋壳耗尽为止,最后成为一只软壳蛋。此实验现象明显、生动有趣,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好奇,从中可以让学生分析鸡蛋壳的主要成分,记住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料是碳酸钙(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至于用块状是因为控制速度,用稀盐酸是为了减少杂质氯化氢,不用稀硫酸是因为硫酸钙微融会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使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还明白碳酸盐的检验方法;同时解释鸡蛋的浮沉问题要涉及物理知识中浮力与重力的问题,达到不同学科间相互贯串、相互渗透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
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例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时,就补充一个“黑面包”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还能掌握焦炭与浓硫酸的反应,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同时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产物,分析证明三种产物的先后顺序,明确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区别与相似性,使所学的知识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减轻记忆负担;学习分子运动时补充“空杯生烟”实验,了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只要相互接触就很快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气体中就看到白烟了,同时明确这两者不能共存,而且可用来相互检验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思考,积极创新,不断改革,使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又容易记忆,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重视家庭小实验,培养能力,巩固学习化学兴趣
中学生是好动好奇的青少年,进行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可以满足学生亲自动手的愿望,发挥才能、锻炼毅力,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家庭小实验是一些简单易行、颇具兴趣的小型实验,这类实验所用仪器简便,药品易得,花费不多,占时不长,安全可靠,而且可以巩固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小实验要给予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于家庭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要注意简易性、可靠性、兴趣性和实用性。要必须十分重视安全性,避免使用易燃、易爆、强腐蚀性和有毒的药品,不进行有危险的实验。同时,及时了解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的情况,定期加以分析、讨论、总结或举行汇报表演,表扬好的,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如讲到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时,布置学生在家完成“蛋戏水”实验。将鸡蛋该成鹌鹑蛋,将工业盐酸改为白醋,烧杯改为玻璃杯等;通过用醋浸泡水垢了解酸的性质,自己加工无泥皮蛋,快速蒸馒头,苏打去油污,用碘化钾、醋、淀粉来检验加碘盐等几个小实验,让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酸的性质、纯碱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创造力得到发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手脑并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的方法,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动手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与求实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从而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观向上的方向发展。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时时不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将学科知识、生活实际和学生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引导和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不仅能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逐步形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乐于质疑和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积极欲望。
(张家港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