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初中音乐教学更有趣味
2011-12-29邱健
成才之路 2011年27期
一、运用器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器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曲目,例如《闪烁的小星星》《亲亲茉莉花》等抒发浓郁生活氛围的曲目,让学生吹得愉快,吹得富有情味,产生对音乐学习的趣味。
在学生学习一些通俗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民族民歌,并让学生吹奏民歌,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演奏能力,促进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当学生努力取得的成绩获得老师的夸赞的时候,学生是非常高兴的,会收获成功感、满足感、胜利感、幸福感,收获学习的信心。学生也可以在一些乐器练习中实现突破,在实际示范中获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学生增加对民族器乐的理解,就能更大程度上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实现教学效果的深入提高,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变难为易
音乐教学不能只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识谱的能力。教师要充分运用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学生识谱的能力,因为学生不会识谱,就缺少了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能力,会感到音乐课非常枯燥,没有情味,因而不喜欢音乐课。学生如果接触到的是枯燥的音乐,就会对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失去理解,减少音乐作品的熏陶力和感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喜欢音乐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教师需要打破学生练习节奏、识别歌谱、学会唱歌的过程,先实现歌曲的演唱,然后记忆歌谱,再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能力很高,如果学生能够多听几遍,就能学会新歌。学生掌握了音乐旋律的记忆,就能记忆歌谱,这些对歌曲难点的突破就在自然而然之中很自然地实现了。学生理解了节奏的概念,就能够浅显容易地唱懂歌曲,并能让他们以理解和记忆的方式实现音乐作品的学唱突破。这样,学生就会敲打音乐节奏,学会模仿各种节奏下的各种形象的声音,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实现音乐学习的不断超越。学生在趣味音乐学习中,再深入感受人们生活的真实场景,人人会参与,就实现了各自的融会贯通。因此,音乐趣味教法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难度,提高了音乐作品的神奇魅力,实现了学生学习和记忆的超越,体现了音乐作品的超凡感染力的熏染,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教学效果。
三、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思考,激发兴趣
在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欣赏中找寻答案,并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实现音乐作品的影响浸渍到他们的心灵中去。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实现课堂音乐氛围的活跃;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并请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到教室前面来进行讲解。这样,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实现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在的生活情境中来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与教育。学生真正进入到学习生活中来,会更加珍惜宝贵时光,更加努力地学习,能更好地为报效祖国而成长为社会的人才。
例如,学生在学习《黄水谣》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来告诉学生,要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只有国家足够强大,这样才能不受到欺负,如果落后,那就会受到打击。因此,我们一定要确立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信念和决心。
四、培养创造才能,让学生在趣味教学中不断突破
学生的创造产生于实践,创新产生的基础也是实践。所以学生在音乐课当中应该充分体现自我,看到自我价值,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学习了民族歌曲以后,教师要让学生根据音乐曲目的节奏特点,最大程度上实现音乐创编上的突破。例如,学生在学习一段音乐节奏的学习后,再填上一段旋律,实现成为音乐作曲家的小小尝试,就能够摸索到音乐教学的本质,实现对音乐学习潜能的超越和挖掘,充分全面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才能。
再如教师在教学《采茶舞》的时候,要实现舞蹈动作的创编,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展现学生特长,实现学生舞蹈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为演绎歌曲而采取策略,实现歌曲风格的再现和歌曲内容的超越。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学生的创作才能得到熏陶,学生的创作灵感才能得到生长。
因此,教师要优化初中音乐素质教育的质量,实现初中音乐教师的能力突破,实现音乐趣味教学的全面质量提升。
(南通市易家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