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初探

2011-12-29孔露

成才之路 2011年27期

  美术欣赏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观念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到了中学阶段,多数把精力都投入了文化学习,对于美术的兴趣逐渐淡化,导致对美术欣赏课失去了兴趣。若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欣赏课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我们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但如何实施这种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一些方法和策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吸引学生参与欣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美术欣赏课要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美术是教育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种精神产品;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可以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美术欣赏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美术理论更多的是画外的功夫,是种隐性的东西,要使学生理解,必须有我们教师的引导。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全方位地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还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任务应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才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把握住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二、体现美术欣赏课的趣味性
  科技的进步,为上好美术欣赏课提供了更直观的平台。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兴趣。教师在上课时,可将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以电脑接入大屏幕,播放图片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伴随图片、音乐和文字,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子就会集中起来。美术课的这种教学方式和学生上其他课程不同,所以兴趣会更浓。但多媒体的应用需要教师在课前把主要的内容考虑好,如果滥用多媒体,不但起不了想要的效果,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地灌输。如在进行中国古代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的欣赏教学时,我们可以播放《苏武牧羊》的曲子,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欣赏图片,并利用声音的感染力,使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同时,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魅力。在学生欣赏完以后,我们再讲授技法,如采用工笔重彩人物作品与线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工笔人物与写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等。学生听着意境悠远的中国古典音乐,知道了自己生活中就有如此美妙的民间艺术,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就会很容易接受所讲授的内容,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加强能力培养
  情感是美术欣赏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情感体现的精彩深入,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可以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判断和想象,去欣赏理解感悟艺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所讲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感悟作品;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达到情感的陶冶,态度的激励,价值观的升华。情感因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教师的教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情绪,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心情愉快、幽默诙谐地授课,就很容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
  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首要的是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审美的心理结构,让学生在欣赏各类艺术作品时,可以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理念。在课堂中,不管学生对一幅作品有什么异样的感受,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总结。而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和建设也就是我们整个美术教育的全过程,它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首先是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其次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次是培养学生透彻的理解力,最后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四种能力之间的相互合作协调的关系,都渗透于各种能力的使用中,从而形成人们的整个审美过程,而审美能力集中表现在对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是对一幅作品最直接直观形象的认识;二是对所欣赏作品艺术风格特色的理解;三是对与艺术作品背景及作家等等相关的内容的了解;四是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内涵延伸内容的挖掘。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深厚的艺术知识修养和空间审美能力。一方面,它需要教师能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透彻的了解,而且还要有能够扩展知识的能力,能够有对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对比、和谐等空间审美关系有深刻领悟,并将这种深刻的领悟运用到鉴赏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它又需要教师能够辩证地理解和使用这些原则。要上好一节美术欣赏课,教师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上课的方式方法也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只有把握好这些,才能使美术课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邳州市新城中学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