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声乐学习中的三个重要问题

2011-12-29姜珊

成才之路 2011年27期

  摘要:声乐学习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实践过程和成效的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遇到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学方法等诸多问题,那么自己应该怎样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进而得以解决问题呢?本文拟从声乐学习的生理、心理、功能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结合本人的学习经历和实践体会,提出了在声乐学习中自我感觉与客观效果的统一、发声训练和歌曲表现这三个重要问题。希望能引起声乐初学者的注意并提供一些借鉴,以此来促进同学们在学习中密切配合老师的教学,加强与老师的沟通,进一步达到提高声乐学习的效率和目的,进而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
  关键词:声乐学习;发声训练;歌曲表现
  
  一、自我感觉与客观效果的统一
  自我感觉与客观效果的统一在声乐学习中之所以复杂和困难这是因为:第一,歌唱活动的乐器是歌者自身,歌唱者歌唱时的自我感觉和听众接收到的客观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二,歌唱的发声机能复杂,难于用语言和文字准确表达。教师即使能描述得较清晰,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的理解也仍有一定距离,所以怎样解决好“自我感觉”和“客观效果”这一对矛盾,就成了声乐学习中的重要问题。歌唱是声乐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实践活动。在此,教师对“我”发出的声音给予肯定和实际录音的效果证明这是正确的。由此可见,“自我感觉”与“客观效果”之间的统一对声音的塑造具有决定性意义,而“感觉”这一中介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歌唱者声音的发展方向。
  根据以上列出的现象种种,概括来说,声乐学习的首要作用就是学会客观地辨别自己声音的能力,寻求一种“自我感觉”与“客观效果”的统一。更浅显的说法就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对声部、音色、共鸣音响等的正确声音观念,从而确定正确的学习发展方向。
  二、发声训练
  练声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过程,以“达到熟练、形成歌唱的动力定型”为目的,也是歌唱者对发声活动感性认识的主动形式。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都是达到以下目的:(1)有意识地运用气息发声,逐步做到横膈膜控制呼吸。(2)形成正确的喉头位置,解放喉头,稳定喉部器官,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调整适度,在唱高、中、低、强弱不同的音符时,都有较为理想的声音效果。(3)训练调节共鸣腔体的方法,适当扩张可调节形状的共鸣器官——咽腔、口腔、喉腔。运用不能调整形状的共鸣器官——头腔和胸腔,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4)呼吸、喉头(声带)、共鸣器官密切配合,协调运动地发声,做到声区统一,富于力度和音色变化。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应承认练习效果的好与不好是依赖于一定条件的。因此,以下几点在发声训练时应充分引起注意:
  1. 练习的针对性
  “对症下药”在这里很能说明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有了明确的练习目的和要求来提高我们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能使声音的练习经常处于意识协调机制下,进而改正错误习惯和发声状态,达到尽快提高发声质量的目的。
  2. 练习的多样性
  要做到学习时的针对性,自然就会引起练习中的多样性。这个道理很简单,仍以“对症下药”为例,因为“症”是多种多样的,所以A+qZvOFLAWa+5SZst8fujg==“下药”也就千差万别,一药治百病是不可能的。(1)在声乐的学习中,因为歌唱者个体情况的多样及个体存在问题的不同,应当运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来促进其改进与发展。(2)既然歌唱的发声技能技巧是多方面的,所以声音练习的多样是必然的。
  3. 练习的计划性
  为了达到一个理想的、美好的声音目标,良好的学习计划尤为重要。如先通过教师示范和讲解,了解发声动作器官的运作原理和要领,以及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和机能,加深自己的视觉印象和动作体验,便于将自己的发声动作与示范动作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一方法在声乐学习的各阶段都是行之有效的。
  综上,关于声音训练的论述“变中求统一”是指导。“变”就是运用不同的方法、手段进行指导引导,但目的都统一在如何使歌唱者形成正确的声音观念和歌唱状态上。
  三、歌曲表现
  歌曲表现是声乐作品技术与歌唱情感两者缺一不可的体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中国歌唱艺术最高标准,并一直是声乐艺术家们毕生的追求。无论说话和朗诵的语调、音色、声音共鸣、声音力度,还是速度、节奏等,都是歌唱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声乐语言表现是音乐化歌唱性的,它依存于与歌唱符合的艺术规律,所有呼吸、共鸣与气息,咬字吐字的旋律化,语言形象的性格化与声音造型,语言技巧运用与情感表现运用等都是促成完整艺术形象的展现,也就是歌曲表现的重要因素。因此,语言的学习应引起声乐学习者注意并能把其作为声乐基本功训练的重点内容,做到声乐实践中的音乐与语言相辅相成、共同创造。对于歌曲表现这一问题的简单论述到此,但其重要性并不由所占的篇幅决定,相反,我们学习的首要目的就是要高水准表现歌曲。
  声乐学习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歌唱是个整体性的活动,正确地歌唱是呼吸、共鸣、发声器官与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对音乐准确表达等诸多因素共同协调、配合而成的。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所以,只有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歌唱的整体性配合协调,才能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以上所谈到的只是自身对这些问题的初步体会,用以与大家交流。声乐学习的进步总体为一上升过程,其特点是下降与上升并存且交替进行,并不是直线上升的。所以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良好的信任。初学者要理解老师的要求与意图,密切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把握好学习时机与步骤,努力做到不因偶尔一两节课的状态不佳而打退堂鼓,对自己的努力持完全否定态度。而且声乐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是教学中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互信关系是一切声乐学习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最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