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
2011-12-29邱学凤
成才之路 2011年27期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从创新理念出发,根据数学新课标要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新课标为我们数学教学提出了要求:努力构建新课程体系,转变“应试教育”与“题海战术”的教法与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学得好、学得快、学得乐。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概念、接受知识、学会教学的主渠道。现在,我们开设了许多创新课程,开展了很多活动,可课堂教学还是原来的老一套,还是把创新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分割开来。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如何立足于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我们传统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太重视,所以“双基”培养往往成了习题的演练、字词句篇的抄写背诵,把学习搞得很枯燥,学生厌学、学习负担过重都与此有关系。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习得愉快,充满好奇心,有丰富的兴趣。当前的教育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好奇心的引发与引导,甚至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没有兴趣的解题训练。因此,教师的教学首先应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乐于学习的激情。
二、鼓励学生发问和有奇思异想,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尽可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学习。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采用直观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问题,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因为直觉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特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它具有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的具体表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注意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创造。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作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深厚的观察兴趣。
2. 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3. 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个原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交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惯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就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吧!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