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幼儿主动提问的策略

2011-12-29黄文娟

成才之路 2011年27期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注意创设提问的氛围,使幼儿有疑可问,让幼儿主动会问,从而让幼儿学会提问这一良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幼儿;提问;策略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相对于幼儿来说是被动的,而幼儿的提问却是主动思考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创设、启发与鼓励幼儿主动提问的氛围、场景,注重幼儿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主动提问的能力呢?
  一、创设提问的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引导幼儿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提问,积极探索。由于幼儿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提出问题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提到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幼儿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主动提问的热情。如果遇到幼儿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幼儿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幼儿自由提问,互相尝试解答,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这种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由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在教学过程中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好问氛围。
  许多故事的题目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针对故事题目创设氛围,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既有利于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幼儿的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的能力。一般故事题目的本身就能引起幼儿思考,再加上教师有目的的发问:“听了这个故事的名字,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幼儿很自然便能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故事《会变颜色的房子》,幼儿马上就会问:“房子怎么会变颜色呢?变成什么颜色了?”故事《彩色牛奶》,幼儿马上就会问:“这个牛奶为什么是彩色的呀?”故事《蒲公英旅行记》,幼儿马上就会问:“蒲公英到哪里去旅行的呢?”“它是怎么去的呢?”故事《松鼠的暖房子》,幼儿马上就会问:“松鼠的房子怎么叫暖房子,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二、使幼儿有疑可问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奇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这份天性,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所有的疑问提出来。教学时要鼓励幼儿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幼儿或老师一时想不fYxYCNn4XrRCpU6QtresYQ==到的问题,这是学会提问的关键。然而,幼儿毕竟是幼儿,并非天生有疑、会疑,即使有疑,也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因此,教师平时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问答训练,教学时对每个疑问点都要精心设计,引导、帮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
   如在故事《松鼠的暖房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问:“看了这幅图后,你一定觉得很好奇,谁来说说看?”幼儿们唰地举起手来:“为什么这么冷的天气洞里一只松鼠也没有?”“为什么这么冷的天气松鼠还在外面?”“为什么松鼠都不动?”看《小马过河》第一幅图,幼儿们会提出:“为什么小马在说话呢?”“它在说什么?”“为什么小马要到河里去呢?”……幼儿们带着疑问去学习,在困惑中通过提问、交流、讨论等,就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三、让幼儿主动会问
  提问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可使幼儿改变被动学习的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孩子们已经初步养成了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老爷爷的帽子》一课时,当我讲到“老爷爷把帽子送给了小鸟”时,一个孩子站起来问:“天那么冷,老爷爷为什么要把帽子给小鸟呢,他自己不冷吗?”这时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会回家再找一顶帽子戴的。”有的说:“他把帽子给了小鸟,这样小鸟就不会冻死了。”还有的说:“老爷爷身上的衣服多,他不怕冷。”孩子们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我不压抑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往下续编故事。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时会有意识地留出时间让孩子们参与争论。因为课堂上的讨论,是思维的最好媒介,在讨论中,孩子可以表现自我,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会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开展讨论,并且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会在提问时用“谁最勇敢先来试一试?”“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你有不同的想法吗?”“谁能说得更好?”“谁能把老师也难倒?”等语言来创设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然后在评价孩子们的回答时,我会用“你的思维真活跃!”“你有独到的见解!”“你真聪明!”“你真棒!”等激励性语言,促使孩子们对老师倍感亲切,对自己充满信心,促使他们在课堂上能毫无顾虑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像这样让孩子们敢想、敢争,能使他们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提问的积极性,促使幼儿从不会问→怕问→敢问→会问转化,从而让幼儿学会提问这一良好的学习方法。
   (溧阳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