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之探索
2011-12-29王喆
成才之路 2011年27期
摘要: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了达成此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兴趣;提高
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它时刻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自觉不自觉地投入热情,投入思维。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生物兴趣,如何快乐学习,主动的学习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以及听课中的实例和我的思考,与大家共同探索。
一、巧妙引入教学——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1. 实例
(1)新教材有一大特点就是资料丰富,每节开头均设“问题探讨”,教师恰当运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2)讲故事——牢牢抓住好奇心。如一轮复习《减数分裂》一节的内容时,省领导来我校审核省示范校,听了一节张老师的课。张老师以讲故事开头:马公子和驴小姐相爱了,冲破重重障碍,他们结婚了,也有了爱情的结晶,骡子宝宝,但是骡子宝宝长大后,却始终没有自己的后代,他们遍访名医,也始终没有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到病因吗?
再如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时,张老师巧妙设计,课前布置作业:写一篇小作文《细胞的自述》,用第一人称,描述任何一个细胞的生命历程……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他们跃跃欲试,纷纷实践,写出了小短文。课程开始,一位同学举手诵读自己的文章,知识点全面,思路清晰,不但回忆了细胞的生命历程,还加入了胚胎早期发育的内容。
2. 反思
复习课是重复旧知,巩固知识,学生容易枯燥,第一个开头,增加了搞笑效果,同时又很快让学生自己回忆出知识点并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第二个开头,在二轮复习,需要全面总结知识,给学生布置作文及要求,正好让学生全面系统复习旧知,同时有效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达到了二轮复习少、讲精练的效果。
二、给知识起外号——加强知识记忆
1. 实例
(1)高中生思想活泼,喜欢起外号和开玩笑,在教学中,我们不妨给知识起外号。如“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有一个要求,分离色素最后一步放入层析液时,层析液不能没过滤液细线,我给学生打比方:滤纸可以吸收层析液,色素溶在层析液中沿滤纸条向上扩散,相当于赛跑,谁的溶解度最大,谁就跑得最快,但是跑道在滤纸条上,如果层析液没过滤液细线,那么滤液溶在层析液中,赛跑变成游泳,我们就看不到比赛结果了。
(2)“氨基酸脱水缩合”是生物化学知识联系点,学生有时候理解不了数量计算,所以我让他们将一个氨基酸想象成一个同学,氨基酸脱水缩合就可以想象成一排同学手拉手,左手是羧基,右手是氨基,那么拉起来的手就是肽键,这样数目计算就容易多了,从抽象变成了具体。
(3)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书上要求蛋清要稀释,在生活中,我们蒸鸡蛋羹常常加水稀释,一方面蛋羹滑嫩,一方面不稀释蛋白容易粘到碗上不容易洗掉,那么实验也是同样道理,若不稀释,一方面浓度高结果不清楚,另一方面试管不容易刷洗。
2. 反思
起外号对于记忆效果显著,但是生物是一门科学课,需要学生记忆的是术语,要规范用语,所以打完比方,还要回归教材,回归生物术语,让学生规范答题,打好基础。
三、实事点击——解决问题
1. 实例
(1)二轮复习生态系统时,正赶上我国南方几省干旱,我选取其中一个原因与学生们分析:一些企业进入云南开办造纸厂,为了快速获得原料,在当地砍伐原有物种,烧毁次生林,改种单一造纸用林木速生巨桉,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向整个西南地区推进。桉树有排他性,种植桉树的地方其他生物无法正常生长,桉树的速生性,对土壤的养分和水分及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当可怕,造成山地的干旱和沙漠化,这只是引起干旱的一个原因。下面请大家分析这里面的生态原理。
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是违反了生态——社会——经济整体性原理
(2)教师:草坪里有几棵桃树,春天开花很漂亮,过了几天再看,花谢之后的树上的果实稀稀落落,什么原因呢?
学生思考:盛花期时连着几天阴雨天,冲走了花粉,整棵树的花几乎没有授粉,没有了雌雄配子的结合就无法产生生长素,也就没法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2. 反思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解决了问题,学生易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四、与其他学科联系——建立新旧知识的桥梁
1. 实例
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珍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草木虫鱼等生物知识的诗词“众”彩纷呈,在教学中渗透,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加深理解。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液泡中的色素。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
(5)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原理和种内斗争。
2. 反思
把生物同语文联系,使教学语言生动风趣、寓教于乐,从而构建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乐于展示已有的知识。
新课程的改革路程还有很长,我们的课堂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可以做得更加精彩!除了以上的实践与反思,还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
(1)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生物教学中,时刻有新的课程资源,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走进自然,进入社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探究生物问题的兴趣。
(2)设法让新课程的知识吸引学生。生物本身是趣味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应该设法用生物学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维持学生的兴趣,让生物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与世界不断的对话中主动地寻找知识,运用知识。
(3)生物教学要体现生命性。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着丰富多样性的生命内涵的青少年学生,生物科教学内容也是研究具有生命现象的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所以,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均应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核心。
(普兰店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