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不能信“邪”

2011-12-29张峰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期

  两年前我新接手一个班级,该班是全校师生公认的“先天不足”班,5年时间里前前后后换了七位班主任,我算是第八个不信“邪”的人。据前任班主任反应:该班学生是“傻”的“傻”,懒的懒,学习难上心头,老师愁在眉头,越教越没奔头。我走马上任后的第一感觉是:该班确实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加强班”,课间个个生龙活虎,十八般技艺样样皆能,而课堂上个个心不在焉、了无生气,学习上懒散拖沓,自由散漫。面对该班如此状况,我认为既有其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有其班级组织者——班主任的客观原因所致,归纳起来,不外乎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班主任对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了解不够深入。试问该班在校五年中竟有7位班主任频频轮换,他们能有多少时间去明察秋毫、细研深究呢?师生彼此还未能热乎上,还未能走进学生,又止步让贤了……如此来去匆匆,真可谓相逢何必曾相识啊!
  其次班级管理者信心不足,疏于管理和正确引导。由于每个上任的班主任都或多或少听信前任“长辈”的抱怨言词,潜意识中就已认为该班已无可救药,于是要么听之任之,要么任由其散漫,从未想过要去发现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从未静下心来想对策,只图能甩脱包袱避之不及。久而久之,该班发展到现在的局面当属自然而然的事了。
  最后学生个人不良思想意识和心理作用导致班风日下的恶性循环。孩子是十分敏感的,他们在太多的“无可救药”“朽木难雕”抨击下,也错误地认为自己本就如此,再怎么着也难有进步,于是“破罐子破摔”,越差意志越颓废,越说我不行越不行。
  面对此糟糕局面,老实说,我也曾焦急、灰心、怨悔过,但眼看着孩子们这样下去,涌上心头更多的是痛心和誓志改造的决心。我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扭转这糟糕的局面:
  一、和学生玩在一起,拉近师生距离
  开学第一周,我并没有刻意要求学生什么或是施加什么严格的管理措施,而是尽量有意“辟邪”,随他们所愿,让他们的思想意识、个性爱好、行为习惯真实展现。想玩的我陪你玩,想耍的我陪你一起耍,自然而然的,他们特别喜欢和我一起玩了;课余活动时间总是一群群、一簇簇围着我转。他们再也不觉得我很陌生了,而是看作了他们当中的一员,和我在一起玩不仅很开心,还觉得特贴心。这为拉进师生关系和深入了解每位同学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因势利导,兴趣迁移
  在和同学们一起玩的过程中,我不断地了解到每位同学的爱好和兴趣,我发现他们的兴趣大多停留在一些玩耍嬉戏方面,而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该如何把他们在玩耍中的那股子劲头转移到学习中来呢?于是,我大胆尝试把一部分数学课、班队课内容搬到操场来上,并根据教材内容创编一些新的游戏项目,如“口算擂台赛”“唱游”“数学小能手宝塔赛”等等,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增强了趣味性,还使他们感觉到:学习竟然还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不再像以前那么令人发愁,而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随之,我又把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运用知识的小游戏引入课堂,这样一来,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在课堂上也能像在操场上一样轻松活泼、兴致倍增。我眉头的愁结渐渐得以舒展。
  三、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为此,我从学校图书室借出了20多本名人成长录和名人传记题材的书籍让学生抽时间阅读,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阅读心得,再每周定期抽一节课进行全班交流。这一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从阅读中懂得了一个朴实的道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赚钱做官谋生存,更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和意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同学们在学习上的心劲足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增强。与此同时,我又提出了一个口号:“学就要学个踏实,玩就要玩得开心”,以此激励他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的,同学们也都体会到:只要学得踏实,玩时心里就不再有顾虑和牵挂,自然开心许多;玩得开心了,再去学时也不再觉得累,自然也能学得更踏实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胆尝试和不懈努力,原被全校师生公认的“先天不足”班级慢慢的恢复了元气,重现新的生机,一步一个惊喜地度过了小学最后一年,毕业调研考试名列前茅。同事由衷地赞叹和领导欣慰的祝贺并没有带给我多少惊喜,更多带给我的是无尽的感慨:原来,一个班级的好与坏竟只是一步之隔,就在老师的一念之间。我庆幸——因为我没有信“邪”,所以我没有留下遗憾。
  (作者单位 张家港市港口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