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慧眼
2011-12-29代俭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期
摘 要: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手段,培养观察力十分重要,作者就培养观察力浅谈一些方法。
关键词:美术课外活动;培养;观察力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有关事物的鲜明而具体的印象,经思维活动的加工,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都是在观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国雕塑家罗丹指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这主要是他们缺少了一种洞察美的能力。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是从观察教堂里铜吊灯的摇摆开始,经过实验研究,发现了摆的定时定律。达尔文曾对自己的工作做过这样的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多么重要,我认为应该重点培养他们对世间万物细致而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的课外美术活动就为培养学生观察力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目前的基础教育,表面上说是素质教育,其实受应试教育的冲击非常大,在课堂上,文化学科大多偏重于对知识的学习,诸多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不少学生及其家长都希望多考分,考高分进重点校学习,以期将来有个好的发展。殊不知,长此下去,诸多能力和素质逐渐淡化,以至消失殆尽,只有在非文化课,如音乐、美术等学科可以不考虑应试问题。我作为一名从事美术教育20多年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是美术课外活动中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拙文就我在美术课外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方面的做法与大家作些交流,并希望得到行家们的指点。
一、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审美心境,引领学生观察五彩斑斓的生活
美术学科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不必过多考虑分数之剑高悬于头,也少有教学管理的条条框框,将你束缚得动弹不得,从某种程度上讲,它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各项要求,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总是与美的东西紧密相连,无论是表现技巧或方法,还是表现的内容,都十分直接而形象,因此也有人把美术看做是一门视觉艺术,作为视觉艺术,它更适合少年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更容易唤醒他们内在的冲动和欲望,有了这种冲动与欲望,教师再因势利导,引领他们进入美术天地,进入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也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可以让他们在广阔的课外天地暂时抛弃做题的烦恼,尽情地、惬意地欣赏美术大观园的每一道风景。做到这一步,我们的教学已成功一半,在这样的心境中,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观察能力也就成为可能。
二、回归自然,投身审美环境,在感受自然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课外美术活动,相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人数少了许多,教师便于组织。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感受时令的变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开花落……这些既带给他们思考,又诱发他们去探索,还可以驱使他们去表现,把他们思考,探索、观察所得用语言或线条、色彩表现出来与人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地对学生的诸多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当然这诸多能力中,观察力是首先得到训练和培养的,其他能力都是建立在观察力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讲,观察力是其他诸多能力的基础和条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观察是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教师要不时地,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加以引导、切莫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不是教学,如果与一般的郊游活动没有区别,那么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成为空谈。
怎样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学习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的原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好之乐之,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在课外活动中,我把学生带进大自然,找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动物是人类的亲密朋友,也是多数儿童喜欢的伙伴,而且多数儿童喜欢听、看以动物为题材的童话故事,不自觉地给动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感情、生命,还经常把自己当成它们中的一员。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到养鸡场去写生。一到目的地,学生异常兴奋,兴趣盎然,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观察鸡的形体结构,生活习性,羽毛的色彩变化等。后来学生根据写生稿创作出来的作品生动活泼,多彩多姿。由此,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作为观察对象,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
2.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学习观察
观察是以感知为基础的,但并不是任何感知都可称为观察。真正的有效的观察过程包含感知的因素,也包含思维的成分,如果在观察过程中不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观察也只是笼统的、模糊杂乱的,既不可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更不可能作出科学的判断,因此,运用学生的感知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第一步。
实践中学生在观察时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视觉,他们看看这,看看那,毫无目的和计划,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引导他们观察,教给他们观察的技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观看,就意味着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几个最突出的特征,仅仅是少数几个突出的特征就能够决定对一个完整的式样”[2],要认识一个事物,最主要的是要观察其主要的特征,以及物体之间的联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外活动中,我便反复引导学生从物体的特征、形状、颜色等方面去观察,并叮嘱他们要从简单的事物着手,逐渐进入复杂的事物。例如,教学生蔬果静物写生时,先让学生观察一种蔬菜特征进行写生,再过渡到成组蔬菜的写生上,这样做的结果效果很好。
3.抓住事物的“美点”学习观察
视觉总有一定的选择性,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最美的一个点。如两个小朋友合抬一桶水,互相帮助,人情的美,美丽的花园,自然的美,都市繁华,富丽的美;田间劳作勤劳的美……如秦力同学创作的《跳起来》这幅版画,就是抓住了人物跳舞时的动态美。
三、创造展示机会,提供展示平台,全面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
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他们那双眼睛就会有的放矢地去关注“美点”,并作出积极的反映。本期开了第一次美术活动,我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学校新学期有什么变化吗?同学们说“墙壁粉刷白了,装上了铝合金玻璃窗,室内挂上了漂亮的窗帘,阳台上有花草装饰。孩子们由衷地说出了这样的话语:学校像个花园,学校变美了,我喜欢学校……老师这时更进一步引导他们,我发现我们教室,过道还缺点什么?如何让它变得完美,大家讨论一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大家纷纷献计献策,不一会儿工夫,有人举手说我认为应该美化板报、墙报;还有的说,可让我们自己动手画画、写字,然后把优秀作品选出来装裱后挂在过道上。我把同学们的建议提交学校。领导们认为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于是“我的校园我打扮”的活动在全校展开。各班分头行动,两个星期的功夫,校园就被同学们的巧手打扮得更完善,更漂亮了。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观察,全面地激活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同时老师又告诉他们,要美化环境,平时就要留意环境,要美化生活,平时就要留意生活,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并且在观察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有思考地观察。有了这些,学生就会是一个富有观察能力的人。
总之,在美术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其他文化学科有更多的优势,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就能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达成新课程规定的各项目标。给学生一双慧眼,给学生一颗慧心,给学生一双巧手,这应该成为我们美术课外活动基本目标,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美术教学活动,特别是美术课外活动中,不断地积极地探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罗丹.艺术论.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
(作者单位 重庆市第一二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