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花儿一样绽放

2011-12-29吕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期

  摘 要:加纳德认为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原先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学生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加纳德提出了个性化的设想。可见,学生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师采用合作分享的方式,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
  关键词:同伴互助;分享;个性化
  
  今天是个星期五,又到了校本培训的时间。主任给每个级部发了一张小小的纸。“这就是今天校本培训的内容,请大家先看看寓言的内容。”“什么?这是校本培训的内容!”大家都很惊异。
  原来,这是一篇关于狼和山洞的寓言故事:一天,狼在山脚下发现了一个山洞,许多动物都从这里通过。狼非常高兴,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们来送死。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拼命地逃,从山洞里的一个小偏洞逃掉了。狼很沮丧,它搬来石头堵上了这个小洞。第二天,又来了一只兔子,没想到兔子从侧面一个小窟窿逃走了。狼一口气把类似大小的洞全都堵上。第三天,跑来了一只松鼠。可是,松鼠从洞顶上的一个小孔钻了出去。狼气急败坏,把所有缝隙堵得严严实实。第四天,狼兴冲冲地坐在洞里等待,没想到,走进洞来的是一只老虎。狼在山洞里绕来绕去,根本无法逃脱。最终,变成老虎的美餐。
  这算什么培训啊?大家都很疑惑,于是,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主任。可她却只是笑了笑,示意我们再仔细看看。十分钟过去了,主任打开了电脑,一段轻柔的音乐响遍了整个会议室。温馨的曲子让人陶醉。这时,主任开口了:“今天的校本培训就是关于这则寓言的。大家谈谈看完这个故事的感想。”由于我们学校的老教师较多,平时讨论发言时,经常会出现冷场,这次自然也不例外,我偷偷地抬起头来看了看主任,却见她丝毫没有尴尬的样子。她说:“那我先来说说吧!狼为堵塞别人的生路而沾沾自喜,它忘记了,这同时也意味着阻断了自己的退路。”
  原来这样说也可以啊!用不着有深刻的理论,谈谈自己的感想就行了。这下子气氛变得热烈起来了。有的老师说:“我觉得这是一只聪明的狼,为它做事积极主动,并且做完每件事都会反思自己,发现失误能及时纠正。”有的老师说:“我觉得狼投机取巧,完全靠小聪明,想不劳而获。”有的老师说:“我很敬佩故事的小动物,因为他们在身处险境时,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靠自己的力量脱离险境。”有的老师说:“我觉得,其实做人也是一样,要多替别人着想,给别人留有余地,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大家纷纷发表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人说:“对待同事,朋友要宽容,别老想着算计别人,考虑问题要周全,要给自己留有退路。工作中不思进取,不接受新事物,不及时调整自己,换来的只能是失败。”我也好不容易抢到了话筒:“故事中的狼只看到了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却忽视了比自己强大的动物老虎。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沾沾自喜,要谦虚和谨慎。”与我搭班的同事连忙补充道:“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过分的追求完美只会让自己承受巨大的压力。”大家自发地谈论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场面十分热闹。
  正当我们讨论的十分热烈时,主任却提高了声音:“好,那我们再想想,这个寓言故事对我们的教育有什么启示呢?
  我们又一次陷入沉默,说它跟人生有联系还说得过去,与教育会有什么联系呢?我苦苦思索着,突然,我的脑海里浮现这样一幅画面:在课堂上,为了急于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自己经常会引导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走,说出正确答案。我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场面描述给大家。思维的碰撞让大家有了灵感,“把学生的思维堵住,按我们设计好的思路去做,是一个教师的大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用自己的热情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能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多种角度看问题,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发展。这样的疏会比堵更加有效。”“教师应该经常换位思考一下,体谅学生的难处,也许会更好。”“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珍惜学生的感受。”
  不知不觉中,校本培训已经结束了,由于发言的人数太多,有好多人没有机会,所以主任布置我们将感想写在业务笔记上。回办公室的路上,大家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这次培训,其实生活中许多的小故事都可以悟出深刻的道理,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和教育联系起来呢?
  这次的培训结束了,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兴趣不仅是学生需要的东西,作为教师,我们同样需要。同伴互助,团结协作,分享成果,同时也分享了快乐。既然我们这样的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可想而知,我们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更加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尊重。既然我们在别人的启发下会爆发出更多的灵感,我们有什么理由去遏制学生的灵感,堵住他们思维的源泉呢……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里仍然思索着,校本培训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张扬每个人的个性,让思维碰撞、飞翔。星期一的《黄果树瀑布》一课的教案我已经想好了。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多种形式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者单位 山东青岛基隆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