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需要耐心等待

2011-12-29邱凤娟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期

  在《读者》上看见这么一句话:“教育,30%是启发,70%是等待。”是啊,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并不是在一个瞬间完成的,而是一个反复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我们老师的静心等待的过程。
  一篇叫《我们等你10秒钟》的短文,短文中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教育细节:课堂上,老师让一个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可这名学生由于紧张和焦急,不能顺利作答。老师微笑地说:“别着急,我们等你10秒钟,再仔细考虑一下。”教室里一下子显得特别安静。不出10秒钟,这名学生就大声说出了正确答案……故事中的教师面对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的那份从容,令我感动。
  在课堂上我们需要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等待孩子,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需要这份从容,耐心的等待呢?在教育过程中,当学生犯错误或出现行为过失的时候,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已经淡然了等待、淡然了不厌其烦,甚至忘记要学会等待,忘记了教育原本就是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行为,需要给予孩子,给予我们自己反思进步的空间和时间。
  就拿我们班的小颖来说吧,一年级的时候她是我们班最令我头疼,毫无招架方法的孩子。遇上她不顺心的事情就发脾气,你不能批评否则更糟糕。在班级活动中如果孩子指责她跑慢了影响组里的成绩,也会动手打人。刚参加工作就遇上这样的一个孩子,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慢慢地孩子告状、科任老师告状,在重重告状声中自己的耐心被一点一点吞噬,遇上小颖发脾气的时候我的情绪也会被激起,硬碰硬时,双方僵持不下,展开“拉锯战”,在多次的教育中都没有显著的成效,甚至想着放弃。可是好胜的性子不容许我放弃,再后来处理这孩子的问题时我不急着批评,留足时间给孩子,也给自己平复焦躁的心情,冷静过后再找她谈话。
  在二年级开学时我特别留心这孩子的表现,发现这个孩子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更多的时候她比一般的孩子更期望引起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了解到这点后,我总带着放大镜,去细看她的心思,去揣摩她的内心。小颖写字很工整,我总会在她得优的时候表扬她。孩子朗读课文很有积极性,爱表现,就是容易紧张,咬字不够准确。对于这点,我在和她聊天时鼓励她:“老师很喜欢你的朗读,如果能把课文读得更加熟练,会更棒!”这学期刚开学时我发现小颖总是一下课就说也不说就抢着给别的小孩打点心,弄得其他孩子很生气,都来向我告状。我单独找小颖告诉她:“老师知道你希望能帮助小朋友们做点事情,但是你不能硬抢,可以告诉老师,告诉小朋友你想帮他们打点心,我相信大家一定欢迎。”后来我在全班面前表扬孩子的进步,表扬她乐于助人的一面,决定让小颖当点心员。每天早上分点心时都能看见她准时地出现在门口,有时候自己不小心烫着了也不说,孩子们对她的印象越来越好。在长期地努力下,我渐渐地发现这孩子开始长大了,已经很长时间不再发脾气,也慢慢学会正确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孩子之间的摩擦也减少了许多。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我外出教研下午回班级上课时有个孩子身体不舒服呕吐了。这时离他最近的小颖马上拿出纸巾给他。我正想表扬她,这时一个孩子站了起来:“老师,老师,我觉得应该给小颖加上小红旗,今天早上小杰也吐了,小颖也是立刻把纸巾递给了他。”还需要我们老师言语的激励吗?小颖的变化,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他们的眼睛比谁的都亮,他们和我一样在静心地等待着,等待着别人眼中奇迹的发生。现在的小颖再也不是科任老师眼中的“钉子”,也不是孩子告状的对象,上课总是坐得端端正正,积极举手发言,我也忍不住对孩子们说:“现在老师可越来越喜欢小颖了!”
  想想刚开始工作时,我总是期望孩子一教就会,一讲就懂,一学就行,总为孩子的不懂事,不明理急躁、烦忧,却忘记站在眼前的只是个孩子,他们的成长需要过程,更需要自己的耐心灌溉。当我们和孩子闹别扭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教育的立场,因为急坏的心智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我们看到的只会是孩子的缺点,并且无限地放大,又怎能期望去改变孩子呢?从小颖的身上,孩子渴望改变,渴望被正确地关注,更感到教育需要等待,而这种等待的过程曲折却也幸福。每一个生命需要自己去成长,让花朵自己绽放,我们静心等待,驻足欣赏,这样浇灌出的花会开得更美的。
  (作者单位 厦门市钟宅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