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朗读的有效性
2011-12-29屠玉兆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总得读,对于那些感情充沛的课文或片段,一定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目前,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较低,笔者曾经也有这样的困惑,课堂上,教师也在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但学生仍然读不到位。
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心临语境,有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呢?我听了不少低年级课,就如何提高朗读的有效性,谈谈心得体会。
一、尝试朗读,初步知情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低年级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走完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自主读书,自主写作的能力。当教师以富以感染力的朗读吸引学生时,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这时安排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整体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大概写了什么。这是朗读课文的首要环节,必须要放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当学生自己完成这个环节后,教师先请朗读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朗读,读完后组织大家进行评议,评出优点,指出不足之处,进行纠正,有的地方可以请这个同学再次朗读,直到读对了为止。再请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朗读,如果他们能够顺利读出,应该给予表扬。最后再请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这样,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朗读,使人人都能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从训练学生读好长句子开始,做到读准确,读通顺,读流利,并逐步做到学会句子的自然停顿。
二、指导朗读,以情激情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充分地、主动地去读书,使学生在与老师、文本、作者的平等对话中语感得到训练,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对朗读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指导感情朗读可以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指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领悟其中的感情,在低年级的课堂中更是应该如此。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恰当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认为只要大声读就可以了。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使学生知道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例如,高兴时可能会大声喊起来;生气时可能会喊,也可能声音低沉;悲伤时可能声音会慢慢地低低的,景色的描写要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情势紧张时要读得紧凑一些。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读,使每一次朗读都有相应的目的和不同的侧重点。例如,第一遍朗读,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第二遍让学生找出一些重点的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第三遍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指导评价,激发热情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朗读也同样如此,要想让当局者不迷,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评价,一方面学生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学生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评价他哪个词读得好,好在哪儿。评价范围可大可小,可以安排同桌互评、小组互评,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也可以让学生在指名读后当众进行评价。这样做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和参与意识,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学生从“要我读”到“我要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读书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欣赏水平。
综上所述,有效的朗读训练方式既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积累语言,又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提高朗读的质量和朗读的效率。
(作者单位 邗江区瓜洲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