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2011-12-29钟开成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引用“活水”。这种“活水”,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要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推陈出新,运用新颖的教学内容;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多样、灵活自如的教学方法。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平时的做法,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使课堂“活”起来
1.教师要对导入语和结束语精心编制
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和“终曲”回味无穷。一堂好的语文课开头几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情境……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尝试以点评课文、课文续写、排演课本剧等方法作总结。通过这些方法,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学习效果。
2.教出新意,寻找切入口
设计出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自我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寻找契机。我的做法是紧扣文本,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优化课堂结构。例如我在教学《捕蛇者说》一文,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读,然后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追本溯源,指导学生找出主旨句。如“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文章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毒”?哪一种最毒?为什么?教师抓住实质问题对学生启发,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从教学内容入手,让课堂“活”起来
1.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问题必须与学生的旧知相联系,使学生有可能去思考探索;但也有一部分是未知的,使学生认识到旧知不够用,激发学生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故乡》一课时,教师可创设以下情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而且对她有着深厚的情感,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儿时的故乡是怎样的?当学生在美好的回忆中品尝着对故乡的爱意的时候,教师再设问题:作者的故乡又是怎样的?学生热情顿时高涨,不由自主地学习了课文。
2.设计开放性的话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话题,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教会学生打破常规去分析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运用多种多样、灵活自如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
运用多种多样、灵活自如的教学方法要注意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思维欲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思维的欲望。例如教学《背影》一课,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望父买橘”这一细节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情境问题,学生学习情绪顿时高涨,思绪也就“活”了起来。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境,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设计了能激发学生想象的话题:课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让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那么,倘若我们身处“百草园”之中,会遇到哪些充满情趣的事物呢?请以我在“百草园”为话题,展开想象的翅膀。问题一出,学生纵情想象,创造出许多奇妙而有趣的情境。
3.注重课外题材的渗入
在以教材内容为主阵地的同时,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采博引,引进时代的“活水”。如开设“三分钟演讲”“即兴一首诗”等等,同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并且每周拿出一堂课展开交流。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发现,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勇于尝试。同时,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采用适时恰当的方法,从而使语文课堂充分地“活”起来。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