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探微
2011-12-29黄静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期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卫生高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现状,就如何实施德育课改,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做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关键词:卫生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现状;途径
为了使面向学生的德育课程进一步地改革和完善,使其可以以大德育的宏观教育为背景,深入卫生高职学校的特点以及护理专业的特色,构建整体的、开放的、实用的德育课程教育实施体系。本文将分析卫生高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现状,就如何实施德育课改,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率,做以下尝试和思考。
一、德育课程教育现状
1.理念滞后,内容与卫生高职校专业特点结合较少
进入新时期后,卫生高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虽然一直在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但还是缺乏全面的突破,没有形成一种大德育的宏观氛围,仍然按照传统的德育课程模式进行教学,按学年、按顺序地警醒讲授,不能结合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展开新形势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是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滞后,另一方面则是德育课程的内容的抽象性发展。目前,卫生高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的内容经过改革调整之后,已经越来越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但还是局限于知识性的理论讲授和抽象性概念的灌输,尤其几乎没有涉及结合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医院生活的实践经历作为其教育的依托,这为卫生高职校德育课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从而容易形成一种形式的、无效的教育,也无法帮助学生解释和解决他们在医院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性、专业性问题和困惑。
2.重政治轻职业,缺乏实践性
由于国家政治教育的需要,各类学校都会开展很多政治方面的课程,但是在卫生高职学校的具体实施中,往往会过度膨胀传统德育中的政治知识,而弱化了生活性德育知识、与医学护理学相关的德育知识,以及与职业实践相关的德育知识的教育。纵观现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我们会发现教材里很多内容缺乏鲜明的时代气息,远离职业教育的校情和学情。同时,课程内容抽象,缺少与职业实践相联系的内容,从而难以彰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和职业素质教育目标。教材设置多偏向于理论性和知识性,更便于教师进行讲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但使学生难以理解,也会因其远离具体职业知识的实践性,从而使学生无法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在现实生活和工作实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二、新时期实施德育课改的途径
1.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德育的基本功能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促进学生的成长得以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以及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独立意识,因此我们在进行德育课程的教学时,应该重视凸显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我们在德育教学中,应该走出传统德育的权威性、灌输性的教授方式,将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身生活、个体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实践体验,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德育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将德育学习纳入到自己学习的整体认知体系中,使其能够起到真正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作用,从而真正确定学生在德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
2.整合德育课程,凸显“能力本位”
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多样而丰富的,因此,教材上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培养是有限的,不少时候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的,所以我们在进行德育课程的内容的选择时,要基于教材,并超于教材,进一步拓展教材。同时,我们除了重视传统的正式课程以外,还要将德育课程与潜在的隐形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隐形课程优越的辅助作用,例如学校环境文化的问早、师生交往、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等实践活动课程。德育课程还要与其他专业课、文化课结合起来,不仅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在教学方法、课堂的组织形式上也要注重贯彻高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最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走出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理念,而重视“能力本位”为基础,“多元整合”型的教学理念的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理念。创设以模块为主的课程,设立新的教学目标:作为模块化教学结构的目标,不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而是以学与做的结合为中心。
卫生高等职业学校应该进一步深入学习德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在肯定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进行更有效的开拓和整合,从而使德育教育更有实效性,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得以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爱珍.高职德育课程改革探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10):43-44.
[2]贾启艾.基于大德育理念下的高职护理专业德育模块化课程的建构[J].新西部,2009(2):190-191.
(作者单位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