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成就精彩

2011-12-29陆彬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期

  案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一“读读背背”。
  师:同学们,秋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觉察到了吗?
  生:天气渐渐变凉了。
  生:树叶、小草都变黄了。
  生:桂花开了,很香,老远都能闻到。
  生:……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感觉到秋姑娘的脚步了。那你们能不能用我们课本里的成语来说说秋天呢?
  (学生会意,齐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
  师:秋天的风,送来阵阵凉爽,令人心旷神怡……
  生:(小声嘀咕)为什么把秋天的风说成“金风”呢?风怎么会有颜色呢?
  师:你真会思考,为什么把秋天的风叫“金风”呢?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同学们,你们先想想秋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看看。
  (学生小声讨论,片刻过后似乎有了答案。)
  生:秋风吹来,树叶变黄了,一张张黄色树叶从树上飘下来,就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远远望去,秋天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生:秋风把大地上的稻子吹黄了,大地也变成金黄色的一片了,只有金色的风才会把稻子吹得金黄一片。
  生:我们上次去秋游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凉爽的风吹着我,非常舒服!我对着天空,就感觉秋天的风是金色的!
  师:你们说得都很精彩!秋天,稻子、树叶都变黄了,尤其是那金灿灿的稻子铺在大地上,真是漂亮极了,仿佛是秋风一夜吹成。所以,人们常常说秋天是个金色的季节,把秋天的风说成“金风”。
  反思:真没想到,在学生的眼里,“金风”竟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在我们的课堂上,时常会有这样预设之外的“枝节”,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细节,并巧妙地利用好这份资源,无疑会将生成更多的精彩。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我认为,本案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师及时捕捉了课堂细节的变化并加以充分利用,实现了有效教学。这带给了我许多思考——
  1.细心倾听学生发言
  课堂上,有的老师在一直惦记的是环节的时间把握,教案的串联词,而没有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倾听和观察学生上。这样的课有一种表面上的完美,但因为没有精彩的细节,还是让人感到遗憾。尤其是上公开课的老师,往往最害怕学生做出意外的回答,提出意外的问题。一旦出现,或是搪塞过去,或是避而不谈。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深入、独立思考后创新的火花,是我们教育所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认为捕捉细节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精彩的细节,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产生。
  2.深入探究文本内容
  教学细节大多藏得很深,要靠教师去发掘。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只有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才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才会精彩不断。因此,教师在细节的处理上不能浅尝辄止,而要引导学生品尝耐人寻味处、咀嚼意蕴丰富处、争论疑窦丛生处,从而深入探究文本内容。
  3.激发深层情感体验
  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自己理解、自己触动、自己体验获得。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整体的感知后,需要对重点的词句进行品读,进行深层次的情感挖掘。如一位教师在《黄河的主人》时,一开始让学生看一段录像,用语言描述情景——有的说“波浪滚滚”,有的说“黄河滚滚,万马奔腾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在此基础上学习第一段:一体会气势大;二站在黄河上会说什么?三感情朗读课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恰到好处地抓住了“黄河滚滚”这个词语的细节,精彩生成,从而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激发深层的情感体验,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也会因之而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