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教

2011-12-29吴全凌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期

  “让课堂充满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生命力所在。“课堂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呢?这就成了现代教师所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一、教材要“用活”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课堂上,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工具,通过对教材的活用,能激活整个课堂教学。
  1.要善于挖掘教材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覆盖面是相当广泛的,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教材的每个方面面面俱到,逐一讲解,而是要做到把握教材的“主干”。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对教材作适当的裁剪,用“满堂灌”的形式,从头到尾滔滔不绝的讲解,这只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精神状态松弛。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又怎能“活”得起来呢?
  2.要善于联系课外教材
  活用课外教材,让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其实,这也是思想品德课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由此可见,用“活生生”的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把课堂教学搞“活”。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教师授给学生的只是“鱼”,这只能满足学生的顿餐之饥。而如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法指导,授给学生的是“渔”,那么,它就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因为,这是教给了学生获取更多更大的“鱼”的方法与工具。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如教材、学生、条件的变化灵活施教。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妙语连珠,或以目传神,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唯有灵活,才能使教学充满诱人的艺术魅力,有效地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形成灵活的科学思维。使之自始至终沉浸于某种境界而乐此不疲,也才能使教学既生机勃勃,又富有成效。“活”的教法,是创造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所以,要使得课堂教学“活”,必须把握教学方法的“活”。
  三、教学氛围要“活跃”
  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勇于质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谓“活跃”,是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入适宜的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发言踊跃,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师生之间的情感不断交流,课堂洋溢着认真教、用心学的热烈气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知识学习过程,而且还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热烈活泼的教学气氛会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现出最佳状态,从而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反之,冷漠沉闷的教学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其智力活动,窒息其智慧火花。
  有关研究表明,教学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制约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作为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把整堂课搞“活”。
  1.要放下“师尊”,善于转换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丢掉“唯我独尊”的架子,要善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孕育于浓郁的民主气氛之中。也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某种社会角色。根据西方心理学家的“角色”理论,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以语言或其他形式创设情境,如小品表演、角色对话等,临时变学生的学习角色为其他某种社会角色,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使之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
  2.要善于激励学生大胆发问
  “没有激励,人就很难动起来,更不可能鼓起冲动,也就很难发挥潜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勇敢地探索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看法,发表不同的意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整个课堂上形成一种学生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在此种情景下,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学生在思考探索并提问中也获得了知识。
  除此之外,要使课堂“活”起来,作为教师还必须要灵活运用自己的各种教学手段。有效地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活跃的催化剂。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通过利用挂图、幻灯、录像、录音等手段进行教学,还可以进行时事政治报告、学生座谈、讨论、讲演会等形式来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新课程的陪伴下,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课堂都会充满生命活力。每个学生的脸上都会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作者单位 吴江市屯村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