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

2011-12-29张久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期

  摘 要: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也是其他各科教学经常开展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班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中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使之能有趣味性、生活性、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开放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练习设计;童趣性;生活性;针对性;层次性;操作性;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中。目前数学练习课往往是为了练习而练习,把练习课变成了习题课,教师上练习课比较盲目和随意,这样降低了练习课的作用,学生对练习课没有兴趣,学习效率低。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方面下苦功了。
  一、注重童趣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设计作业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和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注重生活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为此,在设计作业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三、注重针对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续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理解了,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如在教学《互质数》的概念时,设计这样一组判断题:
  1.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2.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
  3.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4.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
  5.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6.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注重层次性,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学生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如在学习《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后,教师应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套餐”型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
  第一层次(与例题相仿)简便计算下列各题:15+264+25,36+25+64+25。
  第二层次(与例题稍有变化)简便计算下列各题:(92+38)+(62+8),(125+64)+(75+136)。
  第三层次(新知结合旧知进行拓展)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49)+151,(92+58)+(45+108),(68+76)+32+24。
  2+3-4+5-6+7-8+9-10+11-12+13-14+15。
  这样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存在的差异,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变动,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使练习有坡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五、注重操作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
  如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后,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对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就安排操作题,让学生用三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六、注重开放性,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切实做到练习设计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才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真正达到练习的有效设计为有效教学服务这一根本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