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不小 防微杜渐

2011-12-29邹爱萍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期

  摘 要:本文试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对学生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从五个方面去做: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明确学习动机;根据教学内容,用一定的方法、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美好的情感,调动学习热情;通过活动坚定信念和锻炼意志;在整个初中地理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毅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非智力因素;培养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进了课程理念的更新,带来了教学模式、方法、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的一系列重大变革。例如,在课程总体目标的设置上,从以单一的学科教育为目标向以全人教育为目标转变;从升学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特别是重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效果已经逐渐体现在了我们现有的教学成果之中,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大多数同学智力水平相差不大,学习效果却千差万别,甚至有些“聪明者”的学习成绩反而不及“愚笨者”等。
  在为这些同学深深感到惋惜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思索:是什么造成了某些学生高智低能?是什么原因使得原来爱学习的变得懒散,提不起精神来呢?
  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的相关环节的研究,我认识到师生双方的认知和行为不只限于智力活动,同时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像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都属于智力方面的因素,智力因素确实对学生的学习有决定性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智力因素起着协调作用。正确的动机、良好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坚定的信心和美好的情感,这些看似非常微小的细节,其实对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古人说“有志者事竟成”,一语道破了非智力因素“志”在学习活动“事”中的作用;居里夫人也曾说过“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就是凭着“毅力”这种非智力因素,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失败,从大量的沥青中发现并提炼出了“镭”,为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她的祖国赢得了荣誉。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学习优秀的学生除智力正常外,在非智力因素上都有其共同点:学习动机和兴趣强烈,独立意识强,积极进取、不甘落后,情绪稳定,自信心强,意志坚韧,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并在学习上掌握、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可见细节虽小,但具备与否结果则截然不同,由此可见“细节”不小,必当防微杜渐。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做到“细节”其实不小,促进地理教学,使地理教学得到可持续发展呢?
  一直以来,地理教学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教学、教什么、学什么,而对学生如何学习则关注得不太多。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地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为即使使用最好的教法,有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教材,没有学生的参与,真实有效的学习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一、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
  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知识范围广,且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地理的学习,除让人获得知识、能力和增长智力外,还能使人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感染;地理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讲解本学科的特点、内容以及地理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当前经济领域的作用;并辅之以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如果不认真学习地理,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长大后将不具备未来人最起码的素质,就不可能担负起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重任。学生明白了学习的作用,引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端正学习态度和激发学习动机,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从升学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理念。
  二、根据教学内容,用一定的方法、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浓厚的兴趣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地理教师一方面通过教材中提供的有关宇宙、地球奥秘和与人们活动关系密切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如四季变化、环境污染、各种灾害、土壤、水、空气的知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好奇心越强,探究心理就越活跃,就会对地理课及地理内容加以特别关注,久而久之,就会对地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借助具体事物、图画及录音、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也可以配合教学开辟地理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地理板报、竞赛、知识讲座、实地考察参观等)。通过这些教学辅助手段和方法,增强学科的趣味性、吸引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激发学习动力,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
  三、培养积极美好的情感,调动学习热情
  中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近年来“学习无用论”的思潮又有所抬头。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肯定的情感。
  1.教师要热爱地理教学,时刻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教学当中,通过对教学内容充满激情地、声情并茂地讲解、分析,创设易于学生快乐学习、产生积极美好的情感和乐意接受的情境,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考试结果的评价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不能笼统对待,要分析成绩背后的因素。成绩好的,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防止骄傲自满,以保持其继续积极向上的情感;而对考试结果不理想的学生,要肯定其长处,帮助找到失败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其树立信心,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绪,不要一蹶不振,让其放下包袱,轻松上阵。
  3.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知识需求。不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课余时间要常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关心体贴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实现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由人及课,因为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都会有一定的热情,都会积极地学习。
  四、通过活动坚定信念和锻炼意志
  在地理学习的启蒙阶段向学生阐明:现在我们学习的地理知识,是前人不畏艰难困苦,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地球绕太阳运动”“大陆漂移假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板块运动学说”等,这说明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就要学习前人的大无畏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相关内容,介绍那些勇于追求真理、奋发进取、不畏艰险的科学家和名人事迹,如为追求真理、探求科学奥秘而献身的科学家魏格纳,不畏艰险困苦、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并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名人哥伦布、麦哲伦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此来鼓舞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念,坚定他们学好地理的信心;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苦和累的坚强意志,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向困难挑战,磨炼他们的意志。
  五、在整个初中地理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毅力
  地理学习的可持续性,还需要学生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初中地理学习阶段,笔者认为需要在三个阶段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毅力的培养:
  1.地理学习启蒙阶段。因为这一阶段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是最困难的阶段,万事开头难。在这一阶段,部分学生容易掉队,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地理学习之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45分钟内享受地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
  2.初一向初二过渡阶段。因为这一阶段是初中地理最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阶段,一方面课程数目增多,学生用于地理学习的精力可能会减少;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因为前面的基础没有打好,在学习中常常碰到困难;再就是这时的学生既不像初一那样才来到新学校,对新环境还摸不清,也不像初三学生那样忙于复习应战中考,他们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诱惑而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地理学习当然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加以正确引导,在课堂内外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使他们的学习毅力得到磨炼。
  3.最后的复习迎考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初中阶段地理的最后一次考试(中考),初中地理的教学任务也基本完成,学生毅力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地理学习并没有结束,他们的地理学习之路才刚刚开始。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确实是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化的问题,但这些细节化的问题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只有认真地对待这些细节,并把他们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细节不小”,防微杜渐,那样才能使我们的地理教学得到更快的发展。
  (作者单位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