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
2011-12-29蒋希凌
新课程·上旬 2011年3期
翻开H的历史作业本,本子上的字总是龙飞凤舞,正确率很低,与他在课堂上反应快,发言观点新颖正确截然相反。在课堂的自控能力也较差,考试成绩总是在五十几分左右徘徊。
这是一个特殊的学生。怎样帮助他?这是我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首先,我向家长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知道他的理想是考美术专业,所以我理解了他性格中率性的成分。了解了他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爱好打篮球,在集体面前爱表现自我,脾气好,面对老师批评从不发火,等等。
第二,在课堂上给他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在众多学生发言后,让他做总结,肯定他发言的精彩和正确部分,让他有成就感。课后悄悄提醒他:你的课堂发言很精彩,把课上的发言写在作业本上,作业的正确率就提高了。
第三,我经常发短信给家长,你家孩子课堂发言很精彩,很有见地。家长心情很愉悦,反馈信息说:孩子越来越喜欢历史课了。
第四,根据他的学习基础,我对他的作业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他的基础很薄,但反应很快,属于浅尝辄止的类型。
第五,在家长开放日,我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最后大家取得共识,觉得对H学生的教育,适宜采用正面塑造法,家长和老师都要努力挖掘他的闪光点,赏识他的进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单元测验时H同学考及格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我趁机在同学和家长面前表扬了他,同时也担心H同学会飘飘然,成绩不稳定。
果然,H同学的浮躁心态又抬头了,第二次考试不及格。我没有给家长报忧,在他的试卷上写了几句话:
首先,我相信你在学习上有很大的潜力。
第二,我相信你会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
第三,我相信你会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
第二天,H同学的试卷错题订正特别认真:蓝笔抄题,红笔订正。
我在他的作业本上欣喜地写道:看到你的作业,我十分高兴。并发短信给家长,要他们一定抽空看看孩子工整准确的作业。
我决定乘胜追击,在课堂上继续找机会正面塑造H同学的形象。课堂纪律有进步,及时向班主任反映;上课发言精彩,让他上台做小老师;作业质量有提高,给他的学分认定上实行加分。我充分肯定他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让他的学习心态逐渐趋向踏实。
期中考试前,H同学心态比较平稳,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考完当天,他就急忙来问有没有考到八十分,我大吃一惊,说如果考到八十分,我马上打电话通知你。出乎我的意料,H同学确实考了八十分,这是他高中以来,文化课的第一个八十分。我马上打电话告诉家长,家长非常高兴。我也很高兴,不仅因为他考了八十分,更可喜的是正面塑造法确实帮助他调整了浮躁心态,帮助他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从帮助H同学学习心态调整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全人”和“全纳”的,而不是“淘汰”式的。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要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W同学也是个特殊的学生,成绩中上,喜欢理科,不喜欢历史学科。由于功利心太重,每次考试都非常紧张,结果导致成绩不理想,他对历史学科充满恐惧和抱怨。
从家长那儿获知W同学的学习困境,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W同学有较强的学习进取心,只是由于在历史学习上,付出与期望存在一定的距离,有些急躁和沮丧,进而怀疑起历史学科学习的价值。同时,他还忽略了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针对这些,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
首先,感谢你对历史学科的重视,我知道你已经付出了很大努力,我很愿意与你讨论一些问题。
其次,让我们一起享受学习历史的乐趣。
后来W同学来找我讨论学习上的一些问题,我总是肯定他的耐心和努力。在课上我专为他设计一些适合他的问题,慢慢地,他有了一些成功的体验。
我与家长约定,不过问他的历史学科成绩,而由我发短信通知家长。由于家长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W同学的考试焦虑情况缓解了,考试成绩也接近他的实际水平了。然而,W同学自我的期望值太高,成绩稍有波动,便唉声叹气,抱怨焦虑的情绪又出来了。
我觉得是W同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出现了。造成高原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W同学而言,主要是他只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而不求理解,这自然增加了他学习的困难。所以我要求他改进学习策略。
我在他的试卷上写道: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以平常心对待考试。要找出自己的弱点,研究对策。“
同时,帮助他学会梳理历史线索,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的进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W同学的学习能力在逐渐提高,对考试的适应性也慢慢地增强了。
到了第二学期,W同学学习上的抱怨情绪越来越少,越来越重视平时知识的积累,对考试成绩看得淡了,他的成绩很稳定,对学习充满信心,我真的为他高兴。
在帮助W同学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情感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我也认识到课堂是师生成长发展的“共同体”。它不仅是学生的成长发展体,也是老师的成长发展体;它不仅是知识的学习体,也是精神的成长体,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课堂不是单边的,它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还有智慧的启迪,情感的体验,这些都是双边的和交流的,单边的思想不符合“生态”的理念。课堂不可能是完美和理想的,它充满矛盾和烦恼。解决这些挫折和和烦恼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成长的过程。老师是课堂生成发展过程中的一分子,教师只有和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课堂因素融为一体,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作者单位 杭州大关南八苑杭州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