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和谐互助学习

2011-12-29黄宝军

新课程·上旬 2011年3期

  摘 要:和谐互助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好的学生教会学习弱的学生,师徒定位是前提,培训师傅是关键,训练徒弟是根本。开展语文和谐互助学习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和谐互助学习小组的组织、学习的模式、教师在和谐互助学习中的角色以及和谐互助学习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初中学生如何开展语文和谐互助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和谐互助学习;新《课标》;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初中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制约着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费时多,收效慢”等现象。由于缺乏了人际交流,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学习方式——和谐互助学习。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
  1.正确划分小组
  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为原则,小组可进行如下划分:
  (1)指令性划分
  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语文成绩等主要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及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2)随机性划分
  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或学习任务随机进行分组。这样做既有利于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给学生创造了与更多同学合作的机会。
  (3)自由性划分
  学生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等自行组合,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2.科学安排座位
  (1)“横线”型
  即同桌两人为一个互助小组。
  (2)“田字格”型
  即前后两桌四人为一个互助小组。
  (3)“U”型
  即前后或左右六人为一个合作小组。
  (4)“O”型
  即多人围圈而坐形成了一个互助小组。
  座位的科学安排可以缩短学生间的空间距离,便于学生交流,而且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因而座位的科学安排不仅能缩短彼此的距离,便于和谐互助,有时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合理分配角色
  根据不同的合作任务由2~6人组成,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负起每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即各司其职。例如,主持人: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还规定组内成员应定期互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二、和谐互助学习的模式
  1.互助学习目标与任务呈现
  在实施互助学习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师徒。可在课前、课上或课后进行以具体的课文或单元为单位的互助学习活动。
  2.小组预习与合作讨论
  小组预习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小组学习任务,并布置给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有目的地预习。在小组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教师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培养能力。
  3.组际交流与集体讲授
  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组内中交流过渡到组际交流。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也应进行适当的讲解,起到点拨的作用。
  4.小组评价与反馈补救
  课堂小组活动结束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评价既可给学生思考归纳的机会,又可锻炼学生的组织概括能力。评价的对象应以小组为单位,尽量不涉及个人评判。评价的内容主要是互助小组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效果(测验)等等。
  三、和谐互助学习组织实施中教师的角色
  在进行小组教学中,传统的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从主宰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同时他们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对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具体说来,教师扮演以下角色:
  1.决策者
  教师决定小组的划分及活动时间,指定组长人选。
  在建立小组时,教师应同时考虑“质”和“量”两个因素。在人员“质”的方面,既可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来搭配,也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在“量”的方面,则把小组成员控制在2~6人。小组长还可由学生推选,既代表学生的看法,又能采纳教师的意见,同时小组长还可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
  2.指挥者
  教师安排活动空间、分派职责、指挥组间合作。
  教师应安排好活动场所,让小组成员之间坐得很近,以便他们共同合作,并进行眼神与语言的交流。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分配给各组员互补的或相互联系的任务,使他们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激发学习热情和创造潜能。
  3.解释者
  教师解释学习任务、成功的标准以及期望行为。
  在进行互助学习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解释课程目标、概念、学习程度等,并给出一些例子以及问一些问题,使学生明白在小组中该干什么。教师以明确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并明确地告诉学生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投入、乐于助人和细心听讲,鼓励别人参与以及积极主动地提问、请教。
  4.监督者
  教师监督学生的行为,并提供帮助。
  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到脚勤、口勤、眼勤和耳勤,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各组中巡行,时刻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并给予指导和强化。在学生讨论中出现困难时,能及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5.评价者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及互助情况。
  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学生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反馈给学生。
  评定小组的合作情况:评定可由个人、小组或全班来进行。首先,让小组按顺序列出三件自己做得好的事情,然后再说出一件他们认为下次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最后就全班情况作总结。
  四、和谐互助学习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
  1.评价要贯穿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和谐互助活动前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
  2.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3.评价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
  表扬、批评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能强化语文学习动机,对语文学习起促进作用。种种实验表明,针对学习结果的优缺点评价,效果最好;针对性不强地进行评价,效果就较差,而只有成绩而没有任何评价,效果最差。
  总之,以小组为单位的语文和谐互助学习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指导性。
  (作者单位 甘肃省渭源县会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