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
2011-12-29梁芸生
新课程·上旬 2011年3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形式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如何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兴趣,并实现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教育中已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百般诱导,学生启而不发的现象,观察、分析、想象、活动只停留于表面和肤浅阶段,教学难以深入的现象;在讨论问题时,往往进展缓慢,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预设与生成成为两张皮等等。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很多情况下与教师的教学模式较陈旧有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根据学生个性设置适合学生特点的问题与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辩。
二、创设多样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
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然后提问:如果(1)地球不自转;(2)太阳直射点不移动;(3)地球无海陆之分,那么,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如果依次去掉条件(1)、条件(2)、条件(3),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在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创设动态图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遵循学生阅读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1.提纲阅读法
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可建议学生采用提纲阅读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比如:区域地理学习中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提纲,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2.地图阅读法
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地理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地图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地理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如,在学习地球的表面形态时,充分利用书中的六大板块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地图解决板块运动问题,并总结板块边界处的对应地形。
3.习题阅读法
所谓习题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教师选编习题的能力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阅读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把习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辨对错,动眼、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四、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采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情趣、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允许学生自由组合,组建成学习小组。每次活动前,推选一名学生来主持。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有利于合作探讨,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纠正了过去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注意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合作有好处。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质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让学生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实现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