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其他学科知识滞后现象及其对策
2011-12-29陈云
新课程·上旬 2011年3期
摘 要:文章通过对生物教学中交叉学科知识不同步的现象的分析,结合自身在教学中解决这类问题的实例,探讨将知识进行生活化、趣味化、人文化和实践化的处理,帮助学生新知识的构建。
关键词:知识滞后;现象;对策
生物是一门交叉学科,渗透了许多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其他学科知识滞后的现象。本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案例和策略。
1.中学生物学中其他知识的滞后现象
1.1知识滞后现象
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见其他学科知识不同步的现象。例如:在教学《组成生物的化合物》蛋白质,关于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氨基(-NH2)和羧基(-COOH),以及脱水缩合阶段氨基和羧基所构成的化学键等知识点时,由于化学学科还没有讲授有机化学部分的知识,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种交叉学科知识不同步现象在中学生物中常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认知的构建要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0b3c45fda30251df3f47eca939fd5f51a53002173ad817dafe9e30e72706784b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交叉学科知识滞后现象严重影响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1.2教材中知识的滞后点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教材中不同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的地方非常多。本文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全部统计,笔者把教材中几个比较明显的知识滞后点统计如下表:(仅供参考)
生物学科中学科知识滞后统计
2.解决学科知识滞后的策略
2.1将滞后知识生活化
在解决知识滞后现象时,如果能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新知的构建。
2.2将滞后知识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在知识滞后现象解决过程中,把难懂的科学道理类比成学生感兴趣的事或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生物教材中介绍科学家在研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真正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都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在教学中我用这样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老师的童年,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而那个时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很大。所以,老师的童年中是一个追寻蛋白质的童年,有很多关于吃不饱和对肉类向往的记忆。我记得最为快乐的事情是:‘标蜂子(四川方言)’。就是用一根细线的一端套上很轻的白纸条,另一端套在蜂类的身体上就好像在它身体打上一个标记。由于受到惊吓它会很快飞回蜂巢,我们根据那个白色纸条移动轨迹就可以很顺利的找到蜂巢的位置,这和今天我们讲的同位素标记法原理是非常相似的。”这样不但让难以理解的抽象科学道理更加生动,而且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3将滞后知识人文化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把生物学科知识做适当的人文化处理,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滞后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薄弱环节。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环保理念。
例如:在教学《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时,学生对为什么用丙酮提取色素感到不理解。要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必须给学生讲清楚相似相溶的原理。我在教学中这样给同学们讲解:“我们班有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他们在异地他乡最牵挂的就是你们的健康和学习,另外最希望遇见的就是来自家乡的人,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为什么呢?因为父母和你们之间有一种力叫亲情,父母和老乡之间有一种力叫做乡情。今天色素提取中,色素与丙酮之间也有一种力,这种力叫范德华力。”学生听过这样的比喻后对于相似相溶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2.4将滞后知识实践化
在处理学科知识滞后现象中,有部分知识是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去学习。
例如:遗传的基本定律教学中,经常涉及概率的计算问题,学生对相对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不能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解决知识滞后对新知构建的影响。我在教学中以计算彩票中奖概率为例,讲述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同学们都喜欢彩票,老师也喜欢,那同学们能不能计算一下双色球中头奖的概率是多少,这些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独立事件概率之积。”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考对于独立事件同时发生概率有了更加深刻理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中学生物教材的编排趋向于模块化。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更多多学科知识的渗透现象,知识滞后现象也会越来越突出。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让更多的生物教师关注教学中此类问题,找到更多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常青.关注生物学教学中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生物学教学,2010(5).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