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基层学校学生学习兴趣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1-12-29苗建峰
新课程·上旬 2011年3期
摘 要:兴趣是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课程标准》改革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发现新课程实施以来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主要原因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有关,本文就此略做介绍。
关键词:兴趣;调查;分析;策略
为了加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全面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特此对全县基层学校学生学习兴趣现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调查结果
从调查的资料分析,学生中有42%左右的学生存在厌学倾向,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学生缺乏理想,学习目的不明确
理想如同大海中航行的灯塔,学生如果没有了理想,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失去奋斗目标和奋斗的原动力。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从我们调查中不难发现,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以此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仅此而已。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目却愈加模糊不清,很多学生认为到学校就是混日子,即便是所谓的“预科班”学生,其学习目的也不过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而已。
学生没有目标,也就更谈不上什么兴趣了。
2.就业制度的改变,产生了学习无用论的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意识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读中学外出是打工,大学毕业后外出也是打工,家长也就并不重视学生读书。学生在家庭和社会意识的潜移默化下也就认可了这种价值观。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3.单一的学校生活,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整天都重复着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习生活太枯燥乏味,而且提供给学生的展示平台太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以在学习上展示自己的长处。而成绩不理想,甚至较差的学生则很难找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他们多么渴望学校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在学习之外的空间表现自我。而单调枯燥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感到厌倦,对学习自然就提不起兴趣。
4.学生学习压力之大,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生活
与部分学生厌学相反,41%的学生感觉学习有压力,这种压力大多来自于家庭。因社会竞争的压力、就业的困难,家长们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可谓到了顶点。家长们总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能考取理想学校,步入社会有其立足之地。在此心理支配下自然而然也就给孩子造成了高度紧张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往往超出了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抓住家长和学生这种心理,个别老师由于利益驱动,办课外补习班,家长不顾学生有无兴趣,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入课外补习班。另一方面,有些学校以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致使老师之间竞争激烈,大量购买课外学习资料,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做题的海洋之中,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学业负担和沉重的心理压力,学生没有了自己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天真、好奇、好玩的天性被扼杀,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5.不完善的教育机制严重影响了学校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的高考制度越来越凸显出其不尽完善的一面,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尽管上面三令五申不要设“预科班”“重点班”,但学校还是变相地划分所谓的“预科班”“重点班”,导致很大一部分在普通班就读的学生认为自己智力差,今后没有出路,于是自暴自弃,到学校也是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加之由于目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城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存在极大差别。因此造成很多学生不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来自薄弱学校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悲观和厌学现象。
6.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滞后
由于近年来取消了师范院校的学生分配制度,致使教师队伍得不到很好的补充,在基层学校挑大梁的教师绝大部分是过去民教转正的教师,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极其滞后,课堂教学没有生机,“穿新鞋,走旧路”,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调查反思
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交流,分析整理统计数据,我们觉得学生的厌学倾向比较严重,当然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彻底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小学学生在校上课时间远远大于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所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应该是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提高课堂效率,首先教师要明确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内容安排要难易适度。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这样的效果肯定比老师为主的讲解,学生被动听课要好得多。再次教师要对每一节课必须精心设计,这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加以直观教学,让课堂变得更直观明了、生动形象。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新课程理念,因材施教,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掌握文化知识。最后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远不及授之以渔。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爱活动、爱表现是他们的天性。学校要针对学生实际,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既可以排解学生学习的压力,也可以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还可以让学生感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价值,扭转学生的厌学情绪。同时学生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欲望也能得到满足。这样,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和自身存在的价值。
3.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毫不吝啬的鼓励学生,淡化分数,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适度给予表扬,让每一个学生觉得自己有成就感,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总之,中学生厌学现象问题已不容忽视,只要每个学校、每个教师、每个家庭都重视起来,找出症结,努力想办法来改变这一现状。
(作者单位 陕西省子洲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