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1-12-29曹文权
新课程·上旬 2011年3期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核心是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个人的成功;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导致一个人的行为偏差,更严重者将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由此,教师责无旁贷。作为高中教师,我总结积累了以下案例与各位同行商讨。
一、针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的培养方法
(一)案例一
小张,原是我校高2006级19班的学生,开学时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比如一道数学应用题,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多次了,可他做起来仍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会儿就背会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用字经常出错,所以,渐渐地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了。
(二)对症策略
1.培养小张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独立灵活的思维习惯。
2.教会小张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他乐于记忆。
3.帮助小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注意寻找和发现他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予其表扬和鼓励,从而让他品尝到学习的成功和甜头。后来,经过各位老师和学生、家长等三年的共同努力考上了二本院校,并选了数学专业。
二、针对有网瘾的学生的培养方法
(一)案例二
小黄,曾是我校2009级32班的学生,小黄在初中时就迷上了上网打游戏,他妈妈为他急得哭了不知多少次,对此都没办法了。
(二)对症策略
1.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带孩子上公园走走,踢踢足球,买些孩子喜欢的读物,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机引开去;但不要急着硬逼孩子学习。
2.引导孩子逐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让孩子学会自己提出学习任务,自己完成,自己督促检查。
3.教给孩子一些调控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学习时间过长,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远眺绿色,休息一会儿,再来学习。
三、针对性格孤僻的学生的培养方法
(一)案例三
小徐是我校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进校时不善言谈,孤独冷漠;不喜欢集体生活,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
(二)对症策略
1.让学生懂得与人和睦相处的意义,体验与人和睦相处的喜悦。要让学生知道人总是要长大的。只有在与人不断地交往过程中,才能增长知识、积累经验、认清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2.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孩子的感情是纯真的,诱导孩子产生发自内心的爱,自觉地为别人着想;要使孩子感到关心别人,为别人服务是一件愉快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想的就不完全是自己了。
3.严格要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举止,从学习到生活均要规范,严格加以执行,从而形成习惯。这种习惯将成为影响孩子的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即使只是学校的值日、做操等都能使孩子养成集体观念,令他不能随便行事,严格要求自己,与别人和睦相处。
4.引导孩子逐步扩大与人和睦相处的范围。孩子将来要踏上社会,这样就要把孩子和睦相处的对象扩展到邻居,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要在孩子的意识中养成“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观念;对同学要友好相待,要关心同学,关心老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逐渐知道怎样与人和睦相处,当孩子做了关心他人,与人为善的事情时,老师应及时肯定表扬;反过来,当孩子受到别人关心以后,也需要让他表示感谢。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找到教育不同类型孩子的最佳途径。
(作者单位 重庆市涪陵区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