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1-12-29徐金花

新课程·上旬 2011年3期

  情感是人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并且影响着人的活动的进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将情感教育誉为“教育花园中最为幽香的一朵花”。由此可见,情感与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如果没有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情绪体验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情感又反过来影响认知过程,它既可以是积极的影响,即能积极推进认知过程的发展;也可能是消极的影响,即阻碍认知过程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凭借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整合各种教学手段,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去创设情真意切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中学习。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根据几年来的探索,这里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以情激情,情感共鸣
  创设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形象故事、游戏、问题等,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从整体上讲,还是重视知识的传授以及发展智力等认知性的教学,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如何提高教材内容的可懂性,使学生“学懂”“学会”,而对伴随认知发展过程始终的情感因素,多数教师则听之任之,很少有意识地提高教材内容的乐于接受性,在“乐学”“愿学”上做文章。正是由于教师忽视了情感在学生认知加工中的定向、组织、协调及动机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满足、保护和培养,不良的情感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结果造成一些学生讨厌数学,一些学生学数学依赖教师,缺乏主动性,一些学生学习怕苦怕难,见问题就绕着走等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感情是双通的,只要教师有感情地教,学生就会有感情地学,教师要将“整个心灵献给儿童”,时时刻刻把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学生。教师要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真挚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即使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差错和困难,也不要妄加批评和指责,给学生的是热情点拨和引导,当学生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为他们鼓掌加油。总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要把爱撒向全体学生,从而博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
  如我在教学《可能性问题》一课时,首先从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引入,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步接触“可能性”,直接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学生在摸球游戏中发现哪种颜色的球数量多,摸出的可能性就大;哪种球的数量少,摸出的可能性就小。有同学提出:“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有关系。”是这样吗?教师激发学生,怎样进一步证明你的发现呢?学生产生了继续研究的愿望和动力,他们建议:如果两种颜色的球一样多,那么摸出的可能性也应该一样或者是差不多!为了证实自己的发现,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实验中。
  二、以境激情,以情激思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看似缺少情感因素。其实不然,只要教师“运筹帷幄”,照样“决胜千里”。那么怎样把枯燥的数字变成生动活泼的情境,以激发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呢?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我以《西游记》动画片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引入,不仅具有趣味性,还巧妙地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九九八十一”的口诀!学生高兴地看到原来动画片里也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那数学岂不是很有趣、很神奇?
  再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不断思考。学生在练习中思维活跃,兴致勃勃,情绪热烈。学习活动就由难变易,由枯燥变有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情感培养都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发展。
  三、开展评价,情感交融
  开展情感态度评价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的一条有效途径。重视情意领域的评价,不仅是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深远意义,还因为情意领域的评价可以和其他领域的评价一样,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监督、导向、改进教学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如在每一节数学课前,我都乐于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同学们平时都能够进行预习工作,课堂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很多同学也越来越出色了,如某某同学。今天有信心做得更好吗?”“相信今天会比昨天更棒,是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