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选修课应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011-12-29石祥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3期
摘 要: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
关键词:高中;体育;选修课;终身体育
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在学生掌握运用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实践中,通过身体活动,亲身体会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体育能力的培养,需要使学生不断地参加体育运动,在体育活动中得以巩固提高,使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性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的规定,严格贯彻执行学校体育课程指导内容的精神,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爱好选修某一运动项目,不断提高其专项技术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理论水平和体育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我们追求的特长是在一般发展基础上的特殊发展,在所有项目上都尝试学习过后,才能知道自己有哪些特长。而因材施教是由于学生水平差距很大,只好进行选择性的学习。高中阶段的竞技体育教材化,是把竞技体育的文化进行加工改造后进行教学,可为在大学阶段进行提高打基础。但高中阶段的竞技体育教材化难度很大,直接把竞技体育内容简单搬到教材上,如篮球项目中篮高3.05米,田径的跨栏跑等,这样照搬是否可行?我们提的这些理想化的教材能否保证目标的实现,能否还有更好的方法?搞不好初、高中都是一样的,都是竞技性项目教材,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途径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指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如果得到满足,可体验到内心的愉快。“一事之见于行为也,必先动其喜为此事之情”。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引导、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调动其自觉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对体育项目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爱好,这是正常的,要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加以正确引导,在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下,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爱好,这对于锻炼他们的身体,掌握与提高技术、技能,完成教学任务都有积极的意义。世界许多国家对中小学体育重视起来,主张用体育活动激活孩子大脑的发展。目前日本的中小学体育已从过去的命令式发展到重视技能传授和体力提高,进而顾及身心的全面发展,现在日本高中的体育选修课已占总课时的50%左右。
2.培养锻炼习惯
注重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自我学习新知识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育,以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创新人才。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和评价制度,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的发展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古人尚知“三人行,必有我师”“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的道理,更何况我们这些身处“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呢?现代化教育手段的飞速发展,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教师以往那种居高临下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如果我们再抱着“师道尊严”的法宝不放,那只能为时代所抛弃淘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现、共同进步、情感交流的过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学过程就是教师领着学生探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去设计获取宝藏的途径,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提高操作的技巧和手段,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幸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亲切的微笑、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建立起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心灵交融、思维互动的过程,让学生身心舒畅地完成每一节课的学习。
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这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要让学生树立新的体育观念,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走出学校后,他们能有目的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和方法,发展身体,从而独立自主的进行健身运动。
参考文献:
李文莉.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运河中学高中部体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