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
2011-12-29和晓红
新课程·上旬 2011年3期
摘 要: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深受学生的喜爱。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体会,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交流。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优化;任务驱动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能力。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进步、数据管理能力的提高、新处理系统的不断出现,使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的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富于变化的信息社会里,生活得更加幸福自如。加快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率,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高中生要掌握的信息技术内容主要是指信息处理技术,即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我校使用的必修教材是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整个课程由五大模块构成:信息的来源与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管理、信息表达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对一些重要的内容,我们采用“讨论交流”“实践体验”“综合探究”等活动方式学习。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谈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1.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而应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现在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率。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
1.设计者
在进行任务的设计时,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2.导学者
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边远的贫困山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基本为零,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区分信息的好坏,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身体力行,为学生作表率,以此感染和影响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合作者
师生间相互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网络环境给师生一个平等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氛围,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师生的作品或成果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平等竞争,既促进了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4.评价者
通过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帮助学生确定努力方向,通过学生的自控,实现学习目标。这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原则。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做到“少讲多练、精讲精练”。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电子表格Excel软件的使用时,设计让学生制作一份《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的报告,利用Excel制作出“综合国力指标分值表”和“综合国力比较图”,经过排版处理,最后形成报告。在该报告的制作过程中,利用了表处理软件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字处理软件排版方便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字处理和表处理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被普遍应用。以“布置任务→介绍方法→归纳总结”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
[2]教育新理念.
[3]素质教育实施方法.
[4]新课程怎样教.
(作者单位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