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2011-12-29陈呈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承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仍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它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不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积极性的培养。从新课标的理念出发,阐述了在新一轮课改理论下,转变对教学方武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自主;合作;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强调接受学习、死机硬背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创造的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它意味着,在新课程下教师要转变“课程即教材和学科”的传统观念,把教学视作师生共同创造和开发的过程,视作教与学个性共同成长和完善的过程。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基本理念:坚持以人文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求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实行有效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和目标观。新课程的三大目标意味着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方式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不在于教师教的如何而在于学生学的如何。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这样不仅使学生失去了亲自参加实践的机会,也影响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促使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内全面、充分的发展。
  二、基本核心:师生转变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合作活动,而新课程下要想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就必须转变师生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就是说,新课程下的教师要当好“导演”,学生要当好“演员”,从而实现角色从决策者、操纵者向引导、合作者的转变,从创造者和激励者的角色管理课堂,以平等的身份进入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合作者,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扮演的是演员,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动性,接受教师的正面影响,认真反省与思考学习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促进自我的构建发展。
  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提前自己搜集历史资料,自编自演有趣的历史故事,描述一个本市著名的古迹文明,增强自身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自编自演历史课本剧,从查找资料到创作剧本、从设计角色到选出演员、从场景布置到配诗配乐等环节都由学生完成;也可以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如《我看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促使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查找相关图文音像资料,通过探究、合作、调查、实践等方式来综合分析,自己总结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从而锻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观察、分析、判断问题和评价人物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
  三、基本措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心理动因,学生对某门功课有兴趣,意味着他对该课程的知识内容具有主动探究的倾向,并积极地进行体验。所谓“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兴趣与学习效果几乎成正比。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动因进行培养。满足学生内在的基本要求,从感情上接近这门课程,将学习动因转变为自我学习,让学生成为教育的真正动力。
  如在历史教学中可结合实际,创设导人情境。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始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爱好,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或生动的影音画面、动听的歌曲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人体会感悟教材,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历史与现实是密切联系的,结合当今的主题和教材内容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共鸣。在讲《第二次:[业革命》时,这一内容富有时代性,贴近现实生活,教师可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平台,通过模拟招标、虚拟博览、课堂辩论等形式,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发现、比较、评价等历史问题能力。
  在自主合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从“权威一服从”关系向“指导一参与”方式转变,这样才能使课堂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展示自我,培养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人文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