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2011-12-29王乃英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摘要:在职高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从细节抓起,培养学生感受、思考、提炼生活的能力。以课文为范例,培养学生用审美直觉对生活做深层理解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悟生活;能力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写作水平差,学生视写作为畏途。每当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时,学生总是叫苦不迭,两节课下来,学生要么抄一篇作文上来,要么榨出一篇文句不通、内容空洞的文章交差了事。
  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职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要使作文有新意,就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一、从细节抓起。培养学生感受、思考、提炼生活的能力
  发现美、表现美,是离不开细致人微的观察;感悟人生,就更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关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培养观察能力又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呢?
  1.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作文教学,我们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对自己非常熟悉的人、事、物、景熟视无睹,不去观察,于是我就此人手,让学生在对自己的代课老师认真观察之后,写文章《我的老师》,可采用群像式的描写。学生一听,非常感兴趣。这次,不但没有学生交白卷,而且大部分学生写出了每位老师的特点:知识渊博的语文老师,活泼可爱的英语老师,嗓门高又敬业的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政治老师——由于激发了同学们的观察兴趣,所以这次作文非常成功。
  2.观察事物要全面、多角度
  所谓“全面、多角度”就是要对事物的全部内涵做各个方面、各个角度的观察。如观察人物时,不仅要从人物的外貌、举止、动作、语言、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体验,还要从不同阶段、时期、环境去观察。我在指导学生作文中,把《红楼梦》的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带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读全文,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捕写林黛玉的?学生读后发现,本回描写林黛玉的第一次出场,通过黛玉的感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众人眼中的黛玉,贾母对外孙女的疼爱,王熙风眼中的黛玉,贾宝玉眼中的黛玉等多方面把黛玉的小心谨慎、体弱多病、貌美多情等特点恰如其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为以后人物性格的发展及悲剧命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从不同风格、方面、角度的观察才能对人物有全面的体验了解;否则,单就一方面去观察,只能是表面的、肤浅的。
  3.观察事物要做到细致、深入
  许多学生的观察非常单纯,往往只能看到一些具体的个别事物或现象。细致、深入的观察,不是烦琐、不分主次的观察,而是要发现、把握与众不同的差异。观察“人”,就是要把握住人物内在的本质特征。如对林黛玉的描写着重突出其精神气质;而对王熙风的描写却突出她的珠光宝气,从而表现其庸俗、贪婪的本质。观察“物”,就要抓住其各个构成部分的特点和总体本质特征。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反复观察、全面细致地认识事物的整体,通过思考发现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学会在观察中思考。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二、以课本为范例,培养学生用审美直觉对生活做深层的理解
  1.从广泛阅读中去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去感悟其中的真、善、美
  精读教材,在以提高文章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能力,深层剖析,写出心得。
  2.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每周选出两节阅读课,向学生推荐一些内容丰富、充满理性而又深入浅出的文章、书报,让学生针对所读文章的某一方面。联系自己的经验、思想情感进行思考,或评或感,或议或叙,只要写成一段完整的话即可。在不断的训练中,同学们一致认为“书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这正反应了学生通过阅读与生活实际接轨,亲身感受,思考生活对拓宽并丰富其心灵疆域的巨大作用。在教学中,我还以课文为例给学生剖析了这种感悟。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写出了他战胜逆境,寄情山水,从而变得乐观旷达的感悟;茅盾在《白杨礼赞》中通过描写白杨树的伟岸、正直、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赞美了“象征北方农民,象征用血写出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些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可以说,感悟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层理解。
  对生活感悟,正是一个人蕴藏在内心世界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感悟生命,他们不再是用眼看,用耳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不再是用烦琐的、干巴巴的语言看待事物,而是用发现的眼光去挖掘生活的真谛。
  我相信,只要教师恰当地引导,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他们将会拿起自信的笔,谱写出生活最动人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