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表格题的解题方法
2011-12-29蒋军民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的解说中对综合性学习这样提到: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因此,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能根据有关材料筛选信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上,图表题频频亮相,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新颖性、命题的灵活性”成为语文中考命题的新宠。这类题目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较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案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其题型主要有两种:一是表格题。看表格,分析数据,筛选信息,得出结论或作出评价。有时需要针对图表反映的情况提出解决办法、方案或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二是图画题。解释图标的含义或加以赏析,解说漫画反映的社会现象、问题、寓意、哲理或启示。那么,针对这种题型我们怎样才能正确有效地答题呢?今天我就表格题来简单谈谈其解题方法。
例如:阅读下面的表格后,得出结论,并针对小学生的消费观提出简要的建议。
一、认真审读明确对象
包括审读表格的标题、题目要求和内容。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1.审标题、题目
标题往往是对整个表格内容的概括,反映了数据的内容。因此标题是对答题的提示、指向,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如上题中图表的标题为“调查小学生的品牌识别能力”,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小学生对品牌的识别能力,对象是小学生,内容是品牌识别能力。在表格中“能否识别服装名牌”“能否识别食品名牌”应是判断小学生品牌识别能力高低的两个最重要依据一服装、食品,又是包含在“购物时”,根据题目要求“针对小学生的消费倾向提出简要的建议”要读出结论、建议都必须围绕“消费倾向”来回答。
2.审数据
表中数据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主要依据。(1)要特别重视大数据、小数字。这些特殊数据往往最能说明某项问题,可能正是材料的重要之处、结论的要点。(2)对于数据我们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如上题中“能否识别服装名牌”“能否识别食品名牌”,根据“9a1d82f4e511ce1ac51980401460871dd61c073de9b8d6dea1f991ec8bfdc211能否”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不能(否)识别服装名牌、食品名牌分别只有5.60%、13.02%,由此剩下的就是能识别服装名牌、食品名牌就分别占94.5%和86.98%,而不要被“完全可以”“基本可以”“仅能识别”搞昏了头。所以在对表格的横向、纵向进行比较时,如果信息之间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就要筛选、删除次要信息或被包含的信息,从而找出关键信息。由此把以上表格就简化为以下表格:
3.审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表格,使审读表格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表格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向。上题就要求一要得出结论,二要给出建议。
二、细心思考寻找规律
在前面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数据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根据生活实际努力寻找信息点,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表格的本质和要旨。上题中,我们把通过横向纵向比较看出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得出的准确结论应是:“在小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着崇尚名牌的消费倾向”。
三、准确归纳善表达
首先要根据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如上题就不能概括为“小学生在购物时对于品牌关注度不离,识别能力不强。”“小学生购物大多数关注名牌,对名牌的识别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不少题目常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简明、有条理。表中数据和数据变化规律一定要选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半数以上(超过50%~60%)”“大部分(比例约在60%--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在表达中要注意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最后针对题目要求和图表内容复核答案,看有无遗漏、多余、误推或表述不详等错误。
解题方法和过程可用顺口溜记住:
找对象,理规律,两步做好是前提。
横比纵比析数据,大小数字要注意。
变化规律善表达,表格考试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