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2011-12-29王迎春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目前,新教材改革有如下三个明显的特点与趋势: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探讨新的数学教学方法也主要着眼于以上三点。下面结合教学中的几个环节谈一下新教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意见。
  一、关于新知识的引入
  首先,设置问题应让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要”和“必要”,需要才能引发创造。如: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引入,在此之前学生非常习惯用分配律来完成合并同类项,但是当同类项较多时,步骤复杂,学生极易出错,基于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会比较自然地引出合并同类项法则的严格定义。这样做既让学生了解到根除严格定义的必要性,又可培养学生的探讨能力和抽象能力。其次也可以利用学生对有色彩的、有声响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最容易集中精力的特点,利用事物、音响、多媒体课件来引入,可以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
  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新知识
  教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前后联系密切,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完全能自主获得新知识。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在学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较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和规律。因此,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找规律。学生用自己发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会有很高的兴致,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研究大有裨益。
  三、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尝试解题
  以前例题教学的一种模式往往是教师(或是师生一起)完成1个例题,总结出方法,然后学生套用该题的解题模式去做巩固性练习题。对好多学生来说,这仅仅只是学会了“模仿”,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不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事实上,学习的乐趣一是在于对知识的探求;二是来自对知识应用的欣赏与感悟。获得了知识,只相当于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工具,该工具有哪些作用?怎样巧妙、准确、灵活的应用?应使学生在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中自己感悟领会,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题(教师可适当点拨。要敢让学生大胆出错),然后教师再订正(或引导下学生自我订正),使学生得到解题成功的体会,师生再一起品味知识应用的美妙,总结如何用好。
  四、重视课堂提问的作用
  数学教改中课堂提问,对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前的课堂提问,大多局限于提问记忆的知识内容,而忽略提问的若干作用,如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强化明确对问题的理解或开发等。我们常说,课堂上应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其中“动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发挥提问的作用,增强提问的效果,首先教师课前一定要精心策划要提问的问题,并设计提问的语言,做到针对性强且简明易懂,避免提问的模糊性、盲目性、随意性;其次,应预设提问的结果和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铺垫,顺好渠道,如在学习平行线性质时,先让学生画一条直线,在画直线外画一点,让学生过这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然后再问平行线的性质。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悟出结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在这一点上设计提问比教师直接指明,学生掌握的效果会好得多。
  五、课堂小结及课外作业
  在课改中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对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以前的课堂小结又满足于这样一种形式: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介绍本节重点、关键及注意的问题。这种小结的作用是便于学生记忆和注意,不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课堂小结的作用应是让学生对本节学习有一定的整体认识。所以,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指导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可指出从哪几个方面来总结、认识,如“本节重点研究了什么问题?我们可借鉴哪些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重要的有效的思想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思考总结,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总结的习惯。
  数学教学在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在新课改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是摆在我们全体数学给予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我们的教学便会呈现出一片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