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初中语文教学
2011-12-29赵红萍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谈我的语文教学观。
一、培养良好习惯。扎实开展语文养成教育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接手一个班我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下及时复习;(2)工具书不离身;(3)坚持记日记;(4)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5)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是一学期,也可能是一学年。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培养这些优良的习惯。
二、选择可行教法,科学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让课课都有新鲜感,堂堂都有诱惑力。
首先,不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时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例如:《舂》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散文。我在讲朱自清的《春》时主要是采用“朗读体会法”。如:在讲“小革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钻”字用得好。我先让学生省略“钻”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然后全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最后比较二者的效果。学生认为有这个“钻”字好,我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思考:“钻”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让他们明白用了这个词,不仅把小单拟人化了,而且还透露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教读《济南的冬天》时,我采用了“讨论归纳法”。如: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其中“不忍得”用得好吗?我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后举手发言,最后归纳:这三个字将水人格化。水是那样的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事实上。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训练初一学生阅读文章时,我是先出好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带学生进行分析,而在教初二学生阅读文章时,多数情况下我是鼓励学生自己出题目,自己品析文章。到了初三,在分析文章时,我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做,我只是一个适时点拨的“引导者”。
三、落实语文知识,为提高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在落实各项语文知识上。我是这样做的: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分点的方法进行。初一,在教学时,我比较注意复习小学已学的语文知识,并结合单元教学,介绍和讲解语文知识有哪些类别、哪些知识点;到初二,有意识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相关的语文知识,并分类归纳,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项语文知识;初三时,由我作示范,再让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各项语文知识的梳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还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语文教学如茫茫沧海,我的拙见只是沧海之一粟,与大家共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