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师角色转换浅探

2011-12-29任睿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理新课程的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责任更为重大,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方式多元化。做学生的“引领者”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中要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探究情景;让学生模仿和经历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感悟科学家探究自然规律时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使其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学生“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例如,在探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时,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会出现各种想法,提出各种问题,甚至会提出课本中没有涉及的实验方案,教学中应该多鼓励,不要对此加以限制。目的是要通过这些情景教学,让学生经历科学家们的实验探索过程,广开思路、大胆实践、独立思考、互相切磋,最后归纳出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
  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景中经历,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二、加强德育渗透,做育人的“工程师”
  教育既是一种传播知识的活动,更是一种塑造精神的历程。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培养“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渗透。
  如在讲到能量守恒定律时,可以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用了30余年的时间,先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做了400多次实验,最后终于用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在讲到电磁感应时,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他也是用了整整10年的研究时间才找出了“磁生电”的条件。而且他还几次拒绝了英国女王准备授予他的爵位,甘愿做个平民科学家。讲到力与运动关系时,介绍伽利略对统治了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异议,虽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仍不放弃对真理的探索。通过对这些科学家生平的介绍,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家们不畏艰险,不惜生命,不慕利禄,不畏权威,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成功不是那么容易取得的,需要有坚定的追求和坚强的意志力。
  三、关注"STS"教学,做好“牧羊人”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简称“STS"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近年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中学物理课程中的"STS"教育。我国的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编写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基本思想,在人教新课标版中也多设置了“科学足迹”“科学漫步”“sTs”等版块,其宗旨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拓宽知识面、培养创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就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其主要内容由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部分组成,是与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去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由此可见,“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把强化“STS”教育看做是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进行物理知识传授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STS”教育的社会性。虽然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其中的奥妙。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强,很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所以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去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比如在学了《万有引力与航天》以后,可以探讨“嫦娥奔月”的发射原理,让学生明白,伟大的实践工程背后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学完了《恒定电流》与《传感器》的相应章节后,可以介绍光敏电阻在路灯中的应用,试着让学生设计马路灯,要求路灯在天暗时自动点亮,而天亮时又能自动熄灭。
  在我们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有所成的学生充分发展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