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11-12-29陈香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语文是人们知识学习的起点,想让学生牢牢地掌握这一学习工具,就要把生活经历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这个大天地链接,将语文生活化、把生活语文化。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把教学活动放在实际的现实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身在其中,以激发他们作为生活的主体来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来源于生活,而在生活中教语文,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综合性学习,其实质就是要求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在一起,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与大家分享。
  一、以家庭为基地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受到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而父母就是儿童学习的第一位老师。在家里,儿童获得了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很多知识,这也为学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硎;,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围绕家庭而展开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汁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二、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为本进行语文教学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舞台上发生的某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每堂课前请一名学生作“2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鼓励学生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参观旅游……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受到灵魂的陶冶和思维的训练。
  三、让学生在社会中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这样一种理念,在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来开展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给学生创造一个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这一要求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更注重于应用,更注重对社会的服务教学。社会是一道广阔的天地,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背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就会要求学生学习什么样的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如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啤酒,步步领鲜”“使用××牙膏,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里面应用了一些谐音字,致使用字的不规范,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为了让学生抵触这些字,我们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活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葡萄沟》《记金华的双龙洞》《鸟的天堂》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另外,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外还有一些丰富且优秀的学习资源,如我们家乡的大丰麋鹿、丹顶鹤、盐城湿地、水街、新四军纪念馆等,都是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
  总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充分利用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这一事实,让学生了处处用体验生活中语文的这一现象,从而认识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本身是开放的、自由的、灵活的空间,让学生学习语文时豁然开朗,克服了传统学习语文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老师在教学中优化了教学过程,使语文教学也向素质教育靠拢。这种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的做法是符合社会知识进步的要求